关键词
论现代雕塑与现代城市共享空间
作者: 李敏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享   空间   现代雕塑  
描述: 雕塑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步入到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各种艺术思潮皆对雕塑造成了重大的影响。雕塑艺术拓展了更丰富的主题,在运用雕塑语言渲染主题上,抽象意识、立体主义等艺术元素为现代雕塑提供了养分。现代雕塑本身作为一个空间形体,是材料质感、雕塑体积等的共享形式,加上雕塑材料的不断变化,雕塑的空间意识逐渐地在雕塑活动中显现出来,从而为现代雕塑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使这项艺术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现代性越发明显。本文从多个角度尝试讨论现代雕塑的空间意识以及与其的关系。
秦汉两代马雕塑艺术特点的比较
作者: 郭维阳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汉时期   艺术特点   题材   马雕塑  
描述: 秦汉两代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审美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形态,对其艺术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既是研究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延续传统艺术精神,保持民族文化长盛不衰的实际需求。
三维扫描仪在当代雕塑领域的应用
作者: 孙伟华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扫描仪   3D技术   雕塑造型  
描述: 随着中国工业技术的发展,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雕塑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多。由于三维激光扫描仪品种复杂多样,因此用什么类型的三维扫描仪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到雕塑领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传统技术进步的关键。
论现代陶瓷雕塑中线条的价值体现
作者: 林吉祥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现代   线条   价值体现  
描述: 传统的中国陶瓷与西方陶瓷相比,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尤其是在造型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当然,不同时期的中国陶瓷也有其不同的时代特点,但是,中国的陶瓷大都是通过线条将其艺术美表现出来的。因此,研究现代陶瓷雕塑中线条的价值体现就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陶瓷雕塑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陶瓷雕塑造型的现代化发展的特点及其现代化创新理念,同时,还介绍了线的本属性和我国现代陶瓷塑造中线条的表现力。
浅谈雕塑艺术中人体泥塑写生之得法论
作者: 于航勇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泥塑   制作方法   观察方法  
描述: 泥塑把人体写生作为主内容,人体结构作为评判标准,按人体自然形态的比例动态、解剖结构来要求自己。古典主义时期从古希腊到罗丹,人体一直都是雕塑的唯一重要命题。得法是雕塑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对此笔者理解为悟得方法。经过长期头像写生直至等大人体的训练,得法至少要涵盖三方面的内容:观察得法、制作得法、思考得法。
浅析雕塑在广州大学城环境中的应用
作者: 王彬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州大学城   环境雕塑   亚运   景观  
描述: 第16届广州亚运会给了广州大学城环境景观重构的机会,设计师们将以亚运主题为中心,以新的设计理念为指导,设计塑造出既具有岭南精神又具有时代性的环境新雕塑。具有岭南精神的城市新景观作为各高校出入口的主干道景观,是亚运城市景观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它起着标识各高校间道路导向作用,传递着广州大学城的文化特质和内涵。亚运环境雕塑突出了"兼容并蓄"和"开拓创新"的岭南精神,使大学城环境景观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影响建国初期中国革命历史题材雕塑表现形式的主要因素
作者: 郭维阳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条件   主观意愿   文艺政策  
描述: 历史题材雕塑是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人物和事件为创作素材并包含一定主题思想或精神内涵的雕塑作品。革命历史题材雕塑是对历史重要结点的纪念,它的表现形式在不同地区和时代受意识形态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看”与“被看”决定雕塑艺术作品的生命力量
作者: 杨波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糊性   共鸣   价值观  
描述: “看”与“被看”总是同时存在的,很多情况下,“两相视”乃是正常现象。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模糊性给看者造成了不可阻挡的文化水平的差异。“看”可以在一瞬间摧毁一个人的“世界观”,为他更新所有的价值观念。
解读城市雕塑在当代景观艺术审美中的作用
作者: 刘洋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生活   社会城市   大众生活   城市形象   钢筋水泥   职能机构   艺术审美   城市雕塑   审美价值   审美化  
描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现代城市不只是由钢筋水泥、砖瓦石块砌成的建筑物,也不只是由商场、医院、银行等职能机构叠加的总和。在当代社会城市应是集人文、理想、情感于一体的,是社会大众生活、娱乐和修养之地。社会在培养人们学会运用各种技术、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的同时,也需要培养人们的艺术生活情操,让大家去体验和接受艺术世界里丰富的文化精神,因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生活的追求也在向更高层次迈入。
从临摹到创作
作者: 尹远洋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衣纹   唐代   创作   临摹   佛教造像  
描述: 本文笔者通过对中国佛教雕塑的实地考察到临摹的过程记录,采用比较、联系,由实践到理论的研究方法来思考当下雕塑创作的认识。在接受现代学院雕塑教育的同时,吸收传统雕塑的手法,并将自己实践的体会融入创作中。创作过程:从雕塑内容方面主要借鉴唐代佛教造像的衣纹表现特征,并将西方经典雕塑形式加以合理运用。
< 1 2 3 ... 1887 1888 1889 ... 1900 1901 190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