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山的文化苦旅——读《文化文山·综合卷》有感
作者: 钟薇   来源: 含笑花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苦旅   神草   就这样   红土地   掩卷沉思   震耳发聩   绿荷   王有德   滇东南   五彩斑斓  
描述: 合上《文化文山·综合卷》一书,仍然沉浸在滇东南的这片红土地上,贪婪的眼睛还没看够锦绣瑰丽的七乡美景,好奇的耳朵还没听够七乡神草的传说,干涸的心灵还没感受完五彩斑斓的七乡风情……你为何就这样戛然而止了?感谢《综合卷》让我们如此近距离走进三七,揭开这株神草的神秘面纱,从三七的传奇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神草的魔力,从七乡人民钟情于三七的丹心里,我们看到了神
江西风景独好
作者: 文慧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兽面纹   重大考古发现   国宝级   古代文物   萍乡采茶戏   景德镇陶瓷艺术   高安采茶   首都博物馆   青花釉里红  
描述: 早春二月,"江西风景独好"——2014年北京·江西文化月活动的首个项目《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了帷幕。一批仅见于江西的顶级国宝,如首批六十四件(组)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的元代
吴为山:写意雕塑的灵魂
作者: 谌强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师范学院   熊秉明   三十岁   书法大家   草圣   萧娴   林散之   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   美术展  
描述: 三十而立这句话,对雕塑家昊为山来说,有一种特别的意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南京林散之纪念馆开馆时,一尊在馆里永久陈列的林散之胸像,静静地立在出席开馆仪式的人们面前。这尊雕像的作者,是三十岁的青年雕塑家吴为山。有“草圣”美誉的一代书法大家林
雕塑:吴为山和阿巴吉的对话
作者: 朴父   王保胜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览开幕式   法兰西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文化中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   翟隽   美术研究所   吴为山   中法建交   心灵对话  
描述: 为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法兰西学院承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学术支持、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美爵基金会协办的《心灵对话——吴为山、克罗德·阿巴吉雕塑展》六月初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行。中国驻法国大使翟隽、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参赞李少
“孔子”和“思想者”对话长春
作者: 朴父   家霆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月初   雕塑作品   文化部艺术司   思想者   雕塑公园   董伟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吴为山   范迪安  
描述: 由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司、长春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九月初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揭开帷幕,为弘扬中外雕塑文化,促进中外雕塑家的交流与合作,探讨雕塑与未来的文化构想,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雕塑艺术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塑造着动人的文化形象。文化部副部长董伟、长春市人民政府市长姜治莹以及诸迪、范迪安、吴
在北京遇见罗丹
作者: 骆舒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爱好者   法文化   义民   卡特琳娜   交流内容   地狱之门   庆祝活动   思想者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法建交  
描述: 在今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中,中国国家博物馆从年初的“开拓者的远见与智慧——中法建交周年回顾展”,到四月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特展”,到岁末的“永远的思想者——罗丹雕塑
司徒兆光:人生的雕像
作者: 谌强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世纪坛   国家博物馆   国家大剧院   浮雕像   中央美术学院   刘开渠   城市广场   座座   生命之歌   公众视野  
描述: 七十四岁的雕塑家司徒兆光住在北京北郊的家里,已很少离开家门。十八年前袭来的帕金森症,虽然无法扼杀他的思想火焰和艺术激情,却在他与他所熟悉和热爱的北京城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门槛。他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却将那些他在轮椅和轮椅之间一次次坚定地站立起来的时光,化作了一座座塑像,立在了国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国家大剧院等巍峨殿堂和大江南北的大学校园、城市广场和公园绿树间……他
在马林斯基聆听音乐
作者: 高一鹭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间仙境   林斯基   交响音乐会   伊萨   夏宫   历史进程   俄罗斯帝国   艺术文化   米塔   罗曼诺夫王朝  
描述: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说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如果没来过圣彼得堡,那将会与俄罗斯帝国的辉煌失之交臂,意味着无法体验俄国艺术文化的璀璨与伟大!”这种体验,可以来自艾尔米塔什冬宫那永恒瑰丽、数量庞大得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宝;也可以来自夏富花园那精雕细琢、喷泉雕塑不计其数的至美人间仙境;亦可以来自伊萨基辅、喀山圣母、滴血大教堂那仿若与罗曼诺夫王朝跌宕起伏、命途多舛历史进程直面对话、身心交流的恢宏建筑精粹。但对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这些
钟汝荣:泥与火的情愫
作者: 杨凡周   来源: 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大师   南风古灶   陶文化   传统陶艺   石湾   陶艺家   龙窑   文化趣味   工艺美术大师   以俗为雅  
描述: 以俗为雅的文化趣味黑帽,长发,小胡子。圆圆的脸上,总是憨厚和善的笑容,说话时沙哑而浓重的石湾乡音,一下子便消除了与之相谈的人的心理距离,而把他当作可以诚恳交流的朋友,尽管还不能完全听懂他的粤味普通话。这是陶瓷艺术大师钟汝荣留给人们的印象。钟汝荣有时即席挥毫忘记带图童,落款就会手绘一个小头像,简单几笔却惟妙性肖!在佛山石湾,有一个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的龙窑——南风古灶。这是目前世界上仍在使用的年代最久远
丝路回响:唐三彩艺术风格形成的外来因素考辨
作者: 李蕾   来源: 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丝绸之路   唐三彩   成因  
描述: 来考证唐三彩的外来因素:1、唐三彩早期器物借鉴当时流行的金银器造型;2、陶器上的色彩装饰与唐代特殊的染织工艺有密切关系,许多装饰纹样可以上溯到丝绸之路上的流行装饰;3、在题材上,唐三彩中常见的天王俑造型
< 1 2 3 ... 1867 1868 1869 ... 1900 1901 190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