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藏家的博物馆
作者: 李晶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运动鞋   晋江  
描述: 弗利尔美术馆 孔雀屋以蓝绿色和金色作为主要基调,绘制了数只羽翼丰满、造型华丽的金色孔雀。墙四周繁复精美的陈列架为每一件瓷器提供了“画框”。壁炉上方的巨幅油画,一位西方面容的美丽少女,红褐色的长发柔软蓬松,她身着日式及地长裙,手持绸扇,婀娜优雅,身后日本屏风的一侧摆放着中国瓷瓶。整个画面洋溢着东方情趣。美国著名画家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1834~1903)为自己的这幅作品赋予了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从陶瓷王国来的公主》,令人遐想翩翩。
在画布之上的当代“造像”
作者: 曾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运动鞋   晋江  
描述: 人称“陀爷”的评论家李陀,这几年是王子璇画室里不多的几个访客之一。他说:“观王子璇的佛画,无论是如来,还是菩萨、罗汉,无不是宝相庄严,神光内盈,有如佛经所说所述,并且和传统佛像艺术衔接得十分自然,其间有清楚的传承关系,足迹脉络清晰可辨;另一面,这些画像又是以与过去传统完全不同的现代画法来创作的——对熟悉现代油画艺术的人来说,那是一种特别的感悟和亲切:油彩、笔触、光影和造型,这些本来和‘佛’的世界几乎无缘相遇的材料、工具、技法和观念,此刻随缘转化,竟然一下子这样圆融无碍地融于佛界佛家,这真是奇妙,让人既喜悦又兴奋。
行走土耳其
作者: 袁越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土耳其军事博物馆里有一张巨幅油画,画的是突厥攻长城的情景。这幅画的主角自然是英勇的突厥武士们,在他们深邃的目光注视下,城墙上浓烟四起,眼看就要被攻克了。 这是我第一次从这个角度观察长城,并试图体会一个北方草原上的游牧者看到长城时的心情。看着看着,我感觉历史教科书上的文字变得越来越模糊,衡量战争是否正义的标准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几百年后,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中原帝国日趋强盛,中华文明也一直延续了下来,成为这个世界上在同一个地方连续发展时间最长的古老文明之一。
一个家族的收藏事业
作者: 李晶晶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我有一位忘年之交的好友,她喜欢大家直呼她的名字,Kathy。Kathy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却很喜欢与年轻人在一起探求新知,绝不落伍。我很爱与她聊天,听她说那些过往的旧闻轶事,生动且极富戏剧性。Kathy一家在上世纪40年代末期从内地迁居香港,之后她考上美国哈佛女校。当时能在此读书的学生,家庭非富则贵。与Kathy同宿舍楼的一个姑娘名叫简,平日里衣着简单朴素,行事低调。直到有一日,同学们在她寝室里看到了挂在墙上的毕加索油画时,才知简的家族在当时与洛克菲勒家族旗鼓相当。 故事听上去虽然像极了今天偶像剧的桥段,却不失为一个时代缩影的最佳例证。从19世纪末期开始,欧美新兴崛起的一批顶级富豪,如洛克菲勒家族、J.P.摩根家族、Stephen JunkuncⅢ等,他们对艺术品有着狂热的追求,不局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门类的艺术收藏,而是兴趣广泛,包罗万象。这似乎也暗示着他们对财富的态度,无论世界各地,凡是能赚取金钱的地方,皆有他们的身影。这些富豪们将艺术品视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这也就出现了带着毕加索油画上学的一幕。 在这个群体中,以洛克菲勒家族最为引人注目。六代人收藏了全世界十几万件艺术品,建立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之一——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旗下的企业摩根大通则是最早建立企业收藏的机构,通过艺术评估委员会收藏作品,并在全球450个分公司中进行展示;纽约亚洲协会则成为促进美国与亚洲之间文化、艺术交流的民间交流组织,并建立了11个海外分会,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于1990年成立,成为纽约之后的海外首家。
何森:怀疑和改变也是一种习惯
作者: 曾焱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何森为新展“对月”做微博访谈,有人提问他,现在这么画的冒险点在哪儿?何森刷了一下屏,对我说,其实所谓冒险都是别人认为,我自己没这么觉得。作为艺术家,当然要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存在冒不冒险的问题。 他说了一个题外故事:他刚到北京时住中央美院一带的花家地,有个和那帮画家都挺熟的女孩过去玩,然后对何森说,当艺术家有什么意思啊,“这么多年了,感觉就是在画一张画,我想象中的艺术家应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何森说,她的话可能很外行,但她有一种感觉是对的:一个艺术家怎么可以在这么多年里,作品没有什么区别。 看得出来,何森对自己的敢于改变很坚持,不管新作获得的评价将是怎样,至少他还满意自己能忠实于作为艺术家的真切性情。“对月”展示的是他6年来的34件新作,作为背景,还有27件他在1992至2005年的作品——那是他转向以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图式进行临摹和挪用之前的历史。 2004年,何森做了一个总结“那些女孩”系列的个展“如影随形”。年轻孤独的女子,以各种挟烟姿态出现在他的单色画面中,大面积灰和小面积猩红的拿捏,让这批作品在一众“艳俗艺术”中富于较高的辨识度。用旁观者的目光来看,他的知名度和身价都“暴发”了。
当波希米亚特质遇上中国需求
作者: 李三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作为至今仍在运营的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之一,斯柯达汽车的奋斗史就是以自行车制造开篇的。斯柯达汽车公司总部位于捷克布拉格以北大约60公里的姆拉达?博雷斯拉夫小镇,中文直译为“年轻的城市”,带着波希米亚气质。斯柯达汽车全球销售和市场董事斯塔克曼(Jürgen Stackmann)先生告诉我们:“现在所有的这些老城区建筑,基本上建成于1890~1915年。1910~1915年是西方油画立体派开始出现的时期,当时这里的手工业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 斯柯达学院所在地曾经是一座修道院,至今保留着哥特风格的拱顶和礼拜堂,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那里也是斯柯达汽车的发源地。顺着斯塔克曼手指的方向朝窗外望去,竖起大烟囱的建筑就是设计中心,它的旁边是先期研发中心,再旁边一座现代建筑风格的大楼就是斯柯达技术研发中心,斯柯达汽车的一些外观设计和汽车表面部件也都是在此研发。如今,这里是斯柯达灵魂的栖息地,是斯柯达品牌建设的核心所在。 斯塔克曼先生说:“比斯柯达汽车历史长的有两家制造商,一个是奔驰,另一个是标致。”(奔驰-戴姆勒于1886年制造了第一辆汽车,法国制成第一辆汽车的时间是1890年)1895年,机械师劳林(Vaclav Laurin,1865~1930)和书商克莱门特(Vaclav Klement,1868~1938)开始经营一家自行车厂,他们从德国购买自行车零部件,运到捷克境内加工,当时公司只有7人,后来,他们就建起了自己的生产车间。
毛边书的异趣味
作者: 阿紫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毛边书,肇始于欧洲。中国的毛边书,始作俑者是周氏兄弟。鲁迅说:“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毛边书“纸之四周,皆极广博,故订定时亦不病隘陋”。 毛边儿,非裁不能读也,究竟美在何处?像情人做得佳肴,偏要你来装盘,新妆初成,偏等你来画眉。是一种款曲暗递,情意绵绵,风月无边。是人约黄昏后的曼妙,是墙内佳人笑的风情。这种心事,不能轻付愚夫莽汉,否则便是明珠投暗、月照沟渠。说得矫情点儿,毛边儿是故作矜持的回眸,是恃娇而沽的邀宠。裁落的也是清高的艳屑。 毛边书之于切边书,如写意之于工笔,如云鬓半偏之于严妆以待,自有一种自在与沉潜,一种畅达与疏阔。懂之人为之销魂,不懂之人谓之欺世。并非毛、切有高下,实癖痼也。 保持未裁,是任其本然;施以切削,别有一种不破不立、不琢不器的快感。
星期一是礼拜几
作者: 鲁伊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星期一是朝九晚五族休闲周末后的第一个紧张工作日,某些媒体争分夺秒的最终截稿日期,也是切尔西总医院令人心惊胆战的每周M&M例会时间。 这里的M&M和五彩斑斓的巧克力豆没什么关系,虽然开会前,报告人可能真的需要吞下两三把巧克力豆,才能鼓起足够的勇气发言。两个M分别是Morbidity(发病率)和Mortality(死亡率)的缩写。在英美国家的医院中,M&M例会是各科医生每周定期举行的内容不对外界公开的业务研讨会,总结反思上一周犯下的各种医疗失误,由此产生的并发症和死亡案例,以及遇到的罕见病例。
嚼舌记
作者: 殳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爱吃舌的人大都是非常挑剔嚼感的吃客。同样是舌,舌跟舌之间给人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比如猪舌是非常紧实而有咬劲的,无论是做成熏猪舌,还是糟门腔,都是越嚼越香的下酒菜。而个头更大的牛舌,若是上品,口感反而是绵密而柔软,切成厚块炖煮,或是稍薄一点在火上炙烤。牛舌与猪舌相比,是更加温厚,更加容易吸收外界味道的。是以,充满了高汤鲜味的煮牛舌,洋溢着炭火气的烤牛舌,或是弥散着黄油香的煎牛舌,一想到这些,也是令人忍不住就要掉口水的。 舌类中最精细者,莫过于鸭舌。鸭舌之妙,则在于一枚小小的物事,你却可以从中找到三种嚼感:前端是玲珑的肥美、柔滑而富有弹性,嚼起来还带着一点点舌尖软骨,最为精彩;后端则是韧与实的结合,从扁平的骨上扒拉下来的这一块,自有一种结实的脂肪香味在那里;最后还不可错过那两根细细小小的舌系带,别看就这么零星的一点可嚼之物,却是整个鸭舌最为入味的一段。嗜鸭舌之人,必要在最后把这两条小须上的肉仔细剔干净了,才算是完美的享受,才能放心伸手向下一只鸭舌。 我长到很大才吃到鸭舌,全因自己家里完全没有吃鸭舌的习惯,以至于第一次看到鸭舌时觉得很有意思,结构极其精巧的一个“Y”字,不像从禽类身上下来的零部件,倒像是一种单体存在的外星生物。
VCA的幸运宫殿
作者: 钟和晏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几次经过巴黎旺多姆广场的时候都是阴沉沉的天气,铅灰色的天空映衬下,广场中间那根44米高的青铜纪念柱越发显得凝重,头戴桂冠的拿破仑孤零零地站在柱顶上。这根纪念柱最初就是拿破仑一世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役而竖立的丰碑,仿照罗马图拉真柱盘旋上升的样式,奥斯特利茨战役缴获的133门加农炮被熔铸成425块战争场景的浅浮雕青铜柱板。 不仅仅是青铜纪念柱,整个广场都给人岁月沧桑、青铜铸就的感觉。新古典主义建筑规整的砖缝和三角楣饰的外立面连绵成片,似乎封闭了矩形的广场。
< 1 2 3 ... 14 15 16 ... 1848 1849 18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