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316 条
-
纽约的没落(下)
-
作者:
罗伯特·休斯
易英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大众媒介
纽约
艺术家
社会符号
客观事物
社会影响
艺术品
绘画
美术
-
描述:
在绘画与雕塑的价值和大众媒介的价值之间有极大的差别。艺术要求长时间的观看。它是一个物理事实,作为一个客观事物有它自己的规模和结构,它的形象不会消失。它们可以被反复思考,根据它们自己的历史来检验它们。艺术品按照图像内部与外部的世界来积淀和网构,但还不仅于此。它可以获得(虽然不是自动地具有)一种精神的表象,这种表象来自它引起凝思的能力。美术比一大批坐等解构的社会符号更有无限的机会。它的社会影响比不
-
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内与俄国文化
-
作者:
梁亚伯
春生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克兰
俄国作家
纪念碑
苏联
艺术家
先锋派
哲学家
卫国战争
俄国文化
索洛维约夫
-
描述:
一、引言 在俄国作家和艺术家之中,很少有人使我们觉得比俄裔美籍雕塑家和哲学家恩斯特·涅伊兹韦撕内(1926年生)更富有传奇色彩、更与众不同.他是一个有远见的天才雕塑家,他以自由的创作意志打破了苏联极权体制强加于他的禁令;他创造了新的视觉语言,用这种语言综合了艺术、科学和技术;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他作为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的一名空降兵军官,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他的生还是一个奇迹,因此他才得以用自己的艺术歌颂生和死的奧秘;他是一个哲学家,他以自己的《生命之树》
-
纽约的没落(上)
-
作者:
罗伯特·休斯
易英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文化
罗马
纽约
艺术家
澳大利亚
抽象表现主义
雕塑家
绘画
60年代
-
描述:
一 1960年代初,当我在澳大利亚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批评家时.遥远的纽约似乎已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帝国文化,它继承了罗马和巴黎的地位,为世界上的一切艺术规定了评论的标准.这种帝国的角色(以及它在世界各地引起的反响)的意义,不久以后概括在欧文·桑德勒论抽象表现主义的名著的标题之中,《美国绘画的胜利》。 在1945年到1970年之间.目睹纽约画派的兴起和繁荣的四分之一世纪,三代著各的画家和雕塑家看来已甩
-
巴黎模特儿的艰辛历程
-
作者:
比利·克卢韦尔
朱利叶·马丁
封一函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中性词
20世纪
女子
维克托
艺术家
雕塑家
文字
星期
意大利人
-
描述: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巴黎的艺术家们如果想物色一位合适的模特儿,往往要花去很多时间和精力。19世纪的作家休期·勒鲁说:“这种伤透脑筋的寻觅经常会持续几个星期甚至数月。”然而,对那些为画家和雕塑家们提供了成千上万个模特儿.并逐渐成熟了的体系却几乎没有文字记载,模特儿本身大多是隐姓埋名的;甚至连“模特儿”这个词在多数欧洲语言中也属于中性词。当然,也有一些模特儿成为
-
他雕塑了一个时代
-
作者:
约翰·拉塞尔
丁怡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穆尔
重要地位
专题论文
艺术团体
艺术进步
作品
雕塑艺术
超现实主义
英国历史
-
描述:
50年前,在英国一些热爱和关心艺术进步的少数人心目中,亨利·穆尔的名字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次次的成功,他的名声愈来愈为人们所认可。1931年,德国的一个博物馆购买了他的一件作品;1933年,他成为英国一个甚为新颖的艺术团体的创始成员之一;翌年,赫伯特·里德写下了关于他的作品的第一篇专题论文。1936年,伦敦的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国际艺术展
-
五彩缤纷的变色眼镜
-
作者:
瞿鸿彬
来源: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色眼镜
眼镜
-
描述:
五彩缤纷的变色眼镜
-
晚清堆粉青花瓷
-
作者:
邱向军
赵文玺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碱式碳酸铅
青花瓷器
彩瓷
透明釉
釉下彩
-
描述:
堆粉青花瓷,传统的观点认为它属于釉下彩的一种。从青花瓷的剖面清楚的看到,堆粉是在豆青釉之上,透明釉之下。因此,笔者认为堆粉青花瓷应是釉中彩的一类彩瓷。堆粉青花瓷的烧造,民窑较多,官窑甚少。因这类彩瓷多出在豆青釉底瓷器上,所以也称作“豆青堆粉青花”或“青花加粉”瓷器。所谓“堆粉”,是在素胎上先施以豆青釉,再在豆青釉上按照纹饰图案堆施一层厚厚的白粉(即碱式碳酸铅),然后在白粉上绘制出
-
简说明式家具
-
作者:
王旭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紫檀木
黄金时代
木材
明式家具
红木
明代
铁梨木
浮雕
明至清前期
传统家具
-
描述:
我国的传统家具,从商代开始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到了明代发展成为我国传统家具的黄金时代,清前期以后,又逐渐开始衰退。明式家具,一是指明至清前期制做的这种家具,多用优质贵重的木材雕刻制成,大多浮雕简洁,少有点缀。二是指清代制做的仿“明式家具”,从造型、做工等方面都追求明代风格,同样具有较高的价值。所谓“清式家具”主要指清康熙以后做的,已基本脱离了明
-
元代盝顶式建筑模型——唐兀公碑
-
作者:
孙德萱
张相梅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瓦当
线刻
大元
圆形瓦
建筑模型
元代
浮雕
濮阳县
金堤河
云纹图案
-
描述:
唐兀公碑,全名《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坐落在濮阳县柳屯镇杨什八郎村南的金堤和金堤河之间的唐兀氏祖茔之内,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立石。唐兀氏,自元代末即改杨姓,今日其后裔有三千余人,居住在杨什八郎等村。1966年,“文革”开始破“四旧”时,族人趁夜间将其掩埋,保护了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
-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古代佛教造像
-
作者:
杨清秀
贾拥军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北魏
青铜器
须弥座
新中国成立初期
佛像
佛教造像
文物
莲花
-
描述:
新乡市博物馆的大部分文物藏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原省文管会从豫北几十个市、县征集而来的,所以文物的内容和数量甚为丰富,尤以青铜器、书画、拓片等较为突出,而石造像、木雕佛像、铜铁铸像也很可观,引人注目。今选其中部分佛教造像予以介绍,以飨读者。北魏铜弥勒造像:高31.4厘米,重1115克(图一)。高螺髻,面相清瘦,眉如弯月,秀目小口,双耳下垂。身着交领裂装,手施无畏与愿印,结跏趺于长方束腰须弥座上,宽大的衣裙褶叠垂在座前。后有莲花瓣形背光,中部浮雕圆形莲花项光,其上为三尊饰有火焰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