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76 条
-
微机自动控温在隧道窑上的应用
-
作者:
李树林
王伟
来源:
耐火材料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烧成温度
微机
自控
硅砖
-
描述:
微机自动控温在隧道窑上的应用
-
夺目的蓝发——伊利·纳德尔曼及其雕塑
-
作者:
辛西娅·纳德尔曼
范迪安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形象
肖像雕塑
原型
伊利
艺术家
雕像
青铜
人物画
作品
祖父
-
描述:
此刻,我正在意念中为一张旧照中的人物画一顶尖顶帽,因为使我惊异的是,这张旧照中——1944年在流放中死于维也纳的埃及最后一个外国统治者阿巴斯·希尔密二世和我的祖父伊利·纳德尔曼作的彩绘青铜雕像《戴尖顶帽的男人》那样地相似,摄于1930年的这个土耳其人像实际上没有戴着尖顶帽,但他那规整个西服之上的脸却有明显的雕塑感:有力度的鹰钩鼻,清晰而黝黑眉毛下炯亮的双眼,以及富有棱角的嘴唇周围的胡子,这张发黄的旧照曾被随意地夹在一个古代雕像照片的影集里,我是在纽约河谷地区我祖父老家的顶楼书屋里发现它的,有意思的是:我祖父的这件雕塑创作于这张照片拍摄的前三年,因而,它不能算一件肖像雕塑,而只是一个想象的或有原型的形象,就像纳德尔曼其他作品一样,艺术家的兴趣在于对生活的发现,他收集视觉形象材料用于创造。
-
四个美国人:当代雕塑的几个侧面
-
作者:
诸迪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物体
艺术家
雕塑家
空间感
内在需要
作品
费希尔
现代雕塑
表现方式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末,雕塑界在经历了一段衰落之后,重振旗鼓,成绩斐然。 有许多雕塑家并不热衷于创造激进的新概念,他们对本世纪雕塑方法的演进有着非常实在的把握,在此基础上,他们被一种相当深刻的内在需要所推动,重新探索有关空间,体积和质量的奥秘。在现代雕塑的众多表现方式中,这些雕塑家们选择最多的还是那些空间感很强的物体,这些物体通常自成一体,容易制作,并且多为比较传
-
“怪人”不怪——访澳大利亚著名雕塑家威廉·里基茨
-
作者:
林丽亚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陆
工作室
墨尔本
澳大利亚
“怪人”
树林
雕塑家
雕塑公园
澳洲土著
作品
-
描述:
刚踏上澳洲大陆不久,我就听说这里有一个被称为“怪人”和“与政府斗争一辈子”的著名雕塑家威廉·里基茨(william Ricketts)。今年2月的一天,我拜访了他。 里基茨的工作室兼寓所座落在墨尔本郊外的一个山坡上。周围是一大片长满桉树和蕨丛的树林,他的作品就安放在丛林之中,形成了一个独具风格的雕塑公园,游客须购门票入内,里基茨是一位九十岁高龄的老人,瘦小而精干,看不出丝毫古怪的神情,倒显得十分和善。
-
美国现代雕塑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现代雕塑
-
描述:
美国现代雕塑艺术
-
夺目的蓝光:伊利·纳德尔曼及其雕塑
-
作者:
美 辛西娅·纳德尔曼著
范迪安译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刻家
三大支柱
女学生
工作室
创造性的发展
美术史
密叶
雕塑家
展览会
罗丹
-
描述:
夺目的蓝光:伊利·纳德尔曼及其雕塑
-
马努埃尔·内里
-
作者:
玛格丽塔·涅托
李建群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班牙语
人体
象征
可调和
混合着色
母亲
绘画
作品
雕塑
女性
-
描述:
混合着色情和暴力,内里的女人体引出了雕塑中的崇高与人类处境的悲凉二者之间的不可调和的问题。
-
世界各地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西涅克
水彩
印象派画家
艺术品
法国风景画
版画
超现实主义
日内瓦
雕塑
-
描述:
日内瓦展卖活动 1989年11月4日到13日日内瓦举行了重要的艺术品展卖活动。展卖艺术品种类有:水彩、素描、雕塑、版画等近千种,作者包括有:15到17世纪占欧洲艺术重要地位的佛兰德斯画家、法国风景画家柯罗、法国印象派画家吉约曼、法国新印象派画家西涅克、法国风景画家尤特里约,法国画家维亚尔、法国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等。
-
欧洲美术史上的解剖与人体
-
作者:
詹姆士·艾尔斯
童焱
刘玎玎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
文艺复兴
艺术家
毕加索
美术史
艺术品
雕塑家
人文主义
维纳斯
古典传统
-
描述:
在画室里,画家和雕塑家可以通过静物和花卉对自然进行观察。但是,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全裸的或着衣的、整体的或局部的人体。由于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人体在变革人与上帝的关系以及唤回带有男女裸体主题的艺术品的古典传统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某些基督教的禁令被冲破,而且艺术家的观念及其风格在公共的推测和象毕加索这类艺术家的作品(与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生动的论题。J·T·史密斯谈到“面他而坐的那位无拘无束的女人是他的维纳斯”,不管罗兰逊本人或他的雕塑多么放荡,但他的杰作却将模特儿表现得多么娴静。
-
回顾20世纪意大利艺术的一次展览
-
作者:
罗伯特·休斯
姚敬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艺术发展
艺术展
意大利
罗森
艺术史
绘画
作品
评论家
美术
-
描述:
在富有生气的展览经纪人诺曼·罗森塞尔(Norman Rosenthal)的安排下,伦敦的皇家美术院打破了一贯的陈腐作风,举办了一系列各国艺术展览。1985年是德国艺术展,1987年是英国,现在轮到意大利。由罗森塞尔和意大利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史专家乔马诺·塞伦特(Germano Celant)在美术院的伯灵顿展出厅共同主持了“20世纪意大利艺术展”。230多件绘画和雕塑作品,生动记述了20世纪以来意大利的艺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