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64 条
-
大型铝合金浮雕在重庆落成
-
作者:
吴玉润
来源:
铝加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地
重庆市
西南
第一季度
浮雕
制作
铝加工厂
四川美院
铝合金
大型
-
描述:
今年第一季度,西南铝加工完成了重庆市委下达的一项为纪念“3·31惨案”的杨闇公等革命烈士制作大型铝合金浮雕的任务,并将浮雕安全运抵重庆市七星岗纪念地。这组浮雕是由四川美院设计,西南铝加工厂制作的。它采用4毫米厚的合金铝板,通过绘图、锯切、焊接、阳极化处理及喷漆等工艺,制作成长25米,高
-
《柳毅传》艺术特点刍议
-
作者:
孟治荣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小说
李朝威
洞庭
喜闻乐道
龙女
柳毅传
人物形象
钱塘君
积极浪漫主义
人神
-
描述:
《柳毅传》是一篇描写人神恋爱的神话小说,作者李朝威稔熟地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利用奇异幻想的形式,把当时人们所喜闻乐道的神灵、侠义和爱情三方面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动人心魄、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这篇小说,歌颂了当时人民所向往的侠义行为,赞扬了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表达了人民反对封建压迫、抗击黑暗现实的强烈愿望。它通过各种艺术手法,雕塑出柳毅、龙女、钱塘
-
温岭不锈钢雕塑
-
作者:
姚峰平
来源:
温岭县志通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剪纸艺术
爱国
人民军队
结合体
陕西
弓法
艺术领域
作品
刻苦学习
雕塑
-
描述:
温岭不锈钢雕塑
-
创造力的盛衰——新的研究表明创造力与情绪有关
-
作者:
约翰·利奥
张万春
来源:
文化译丛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失常
现代精神病学
创造力
抑郁症
加利福尼亚
发动机
艺术家
情绪
洛威尔
躁郁症
-
描述:
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于1977年去世,他曾把自已的躁郁症说成是“发动机出了毛病”。显然,现代精神病学者是同意这种说法的。人们认为由躁郁症和临床抑郁症而引起的那种精神失常是非常苦恼的。但是,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研究员现正在重写洛威尔的名言:从艺术角度而言,精神失常不见得是一种缺陷,相反这种失常本身很可能是一种动力.38岁的心理学家凯·贾米森认为,现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人的创造力与情绪有关。部分证据是她去年花了一年的时间在牛津和伦敦圣乔治医院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贾米森对47名杰出的英国艺术家和卓有创见的作家进行了调查。(为使这次调查具有说服力,被调查的作家必须是主要奖赏的获得者,画家和雕塑家必须是皇家艺术学院的成
-
画笔上凝聚着浓郁的深情:从米勒的油画《亲情》谈开去
-
作者:
赵荆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勒
巴黎
凝聚
画笔
亲情
衣服
题材
美术作品
油画
艺术特色
-
描述:
在简陋的石砌农舍门口,低低的台阶上,洒满着阳光,一位年轻的母亲俯身拥着她的约摸两岁的男孩,撩起孩子的衣服。赤裸的小身子调皮地朝前挺起,“尿吧!”人们似乎可以听到当妈妈的轻声说。旁边,一个小女孩(该是男孩的姐姐吧)扭过头来看着自己的小弟弟。
-
我为什么画人少画脸
-
作者:
张守义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动
达芬奇
文学作品
啤酒
意大利
表达
封面
商店
生经
微笑
-
描述:
有人跟我开玩笑,叫我“不要脸画家”,还有人说我是“背面人画家”,还有个别外行好认为搞封面的是不是不会画画,你看张守义的画,不敢画脸,总是黑乎乎的一片……。总之大家都怪我画人不画脸。其实,我是非常重视脸的人,我深信脸能表达人的感情;脸的表情在生经中它帮了我不少忙。例如:我每逢到商店买啤酒,总是笑脸相问:“同志有啤酒吗?”尤其是在闹啤酒荒的夏日,我的脸在商店里是一幅笑中有求,求中有笑的脸……。就从笑说起吧,在我初学画时,老师就给我们讲了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纳丽莎》,这幅作品闻名世界,就在于画家用画中人嘴角的微动传出了“神秘的微笑”和“永恒的微笑”……。我为什么画人少画脸呢?可惜的是,我不是从事雕塑、壁画、油画、国画独幅主题
-
伏卢贝尔的恶魔形象
-
作者:
张荣生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插图
生活中
贝尔
艺术家
十九世纪
纪念性
作品
象征主义
油画
二十世纪初
-
描述:
十九世纪未至二十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复杂时期,这一时期反映出社会生活各种尖锐的矛盾。俄国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当时涌现出大批的杰出作家和艺术家,他们的创作表现了时代的进步思潮。伏卢贝尔(1856—1910)的创作反映了时代的矛盾。他不回避生活中的悲剧性问题,象象征主义诗人一样,在现实的矛盾中
-
情节跌宕与人物性格的深化——短篇小说《高丽洞》艺术赏析
-
作者:
初林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指
长时间
煤窑
人性
人物性格
丈夫
作品
心理动因
赌场
短篇小说
-
描述:
以前我从没读过王德忱同志的作品,但是《高丽洞》(载《萌芽》1685年第十二期)却使我情难自已地一口气读完了。作品凭藉眷斑斓张紧的情节表象所展现的人性搏斗,引起了我良久的思索。“高丽洞”是东北双辽地区一种极其简陋的私人煤窑的俗称。它之所以存在,就在于节省坑木,可以急功近利地加以及时的采掘,一旦主人在大冬天猛挖猛掘一气赚够了钱,便可毫不可惜地弃而不用。然而,也正因为构筑简陋,便充满了危险。高丽洞没有足够的枕木支撑,全仗着从通风眼中送入的冷空气把井帮冻住产生撑护力。但当天气转暖,地气回升,一旦井下来了劲,半点缓冲的余地都没有。《高丽洞》所描绘的小说情事,偏偏就发生在“二月二,龙抬头,大山要打呵欠伸腰”的日子里,塌方的危险弥漫在李小香的高丽洞周围,说不准什么时候,便会把她们母女俩埋在大山的肚子里。怪不得作品伊始,姜和刚刚出现在野鸡脖岗时,他就要“象猫那样竖尖耳朵,警惕地搜索着野鸡脖岗每一点细微的声音”了。
-
美国华裔舞台设计师李名觉
-
作者:
吴光耀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纳
戏剧学
观众
纽约
舞台设计
百老汇
母亲
演员
洛杉矶
莎士比亚戏剧
-
描述:
李名觉(1930—)也许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当代美国舞台设计师。他出生于上海,年幼时母亲督促他学习国画,但他学了两年就不愿再继续了。十七岁全家移民美国,他进入加州西部艺术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他学习油画的成绩平平,水彩画的成绩却很优异,那是由于过去学习过中国画。在大学里他就为学生演出设计布景并绘景,显示出这方面的才能。1954年李名觉来到纽约,进入了美国著名舞台设计师朱·梅尔齐纳的工作室学习。之后,他就一直受到梅尔齐纳的器
-
期待于话剧的……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使命感
水彩画
话剧舞台
戏剧事业
主旋律
思考
载人卫星
期待
变革之风
-
描述:
期待于话剧的是什么?期待在我们的话剧舞台上能够更多地奏响生活的主旋律。戏剧脱离不开时代。方兴未艾的变革之风正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整个生活。有作为的剧作者应该有一种深沉的使命感,听从生活的召唤,到变革的现实中去,怀着强烈的激情和胆识去描写和表现勇于变革的人们。我们的舞台需要淡雅的水彩画,更需要凝重、强烈的油画;需要诗意的抒情,更需要热烈的呐喊;需要诙谐和幽默,更需要解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