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2 条
-
三个演出,三种风格——学习札記之一
-
作者:
孙浩然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人艺
舞台美术
道具
服装
观众
蔡文姬
舞台气氛
形体动作
蒙太奇手法
导演构思
-
描述:
美术設計图本刊已于1961年4月号上刊出),深夜归来,每每不能成寐,随时写下一些札記,备作日后参考之用,現应編者之約,将部分抄录下来以供同好。看完《伊索》的演出,給我总的印象是象讀一首完美的詩篇——諷刺
-
学到老的盖叫天——介紹舞台生活記录《粉墨春秋》
-
作者:
徐以礼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人
三十年
表演艺术
江南
舞台艺术
艺术创造
表演体系
春秋
盖叫天
戏院
-
描述:
“争看江南活武松”,每讀到这句詩,我不禁会联想到三十年前欣尝盖叫天先生表演艺术的热烈情景。那是一个戏院的后台,舞台的两侧都挤满了一大堆他的同行,屏着气,一眼不眨地注視着台上的表演,一个疾风似的旋轉、一个艺术雕塑似的亮相,甚至一个眼神、一个跨步,点滴不遺地都被吸收到几百双貪婪的眼睛里去,这个紧張气氛直到剧終才松弛下来,接着是一陣贊美声:“盖叫天簡直把武松給
-
陶瓷美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社会
继承
民族特色
青花
陶瓷工艺
陶瓷美术
发展
文化宝库
古彩
中国瓷器
-
描述:
提起陶瓷来,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我们伟大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陶瓷工艺正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光辉的一部分。而来自民间,带有强烈民族特色的陶瓷美术是形成这个传统的重要因素。陶瓷美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人类社会的物质和交化生活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从最
-
大地的主人(雕塑)
-
作者:
王福臻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轮
季节
皱纹
记忆
烟尘
城市
不协调
雨水
雕塑
樟树
-
描述:
大地的主人(雕塑)
-
美术动态
-
作者:
杏绯
来源:
朔方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文化馆
版画创作
美术工作者
国画
优秀作品
速写
自治区
中国美术
油画
-
描述:
七月初自治区文联将于银川市文化馆举办美术展览。展出专业和业余美术作者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连环画、素描、速写等。展出共分两部份。第一部份以本区美术工作者的创作为主。第二部份是为了学习版画创
-
喜事
-
作者:
戈悟觉
来源:
朔方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眼睛
毛主席
宁夏
中学生
金黄色
浙江
黄河
煤油灯
学礼
农村
-
描述:
滿屋子笑鬧声,一陣陣打窗票面里溢出来。我想,馬学礼的家,大概就在这里了。推門进屋。屋里头,正中墙上是一張毛主席的象,毛主席象的下边,端端正正貼着个大“囍”字,四面圍着玲瓏細巧的紙花,坑桌上的煤油灯,罩着紅色的灯罩,映得滿屋紅光一片喜色。人已来得很多,大部分是年輕人,小伙子一攏,姑娘一攏,在笑、在閙、在打趣、在悄悄品
-
劳动和战斗的洪流——記哈瓦那“五一”节庆祝大会
-
作者:
炳庵
来源:
世界知识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美国
雇佣军
拉丁美洲
战斗
游行
建筑模型
古巴人
霓虹灯
公民
-
描述:
5月1日清晨零时正,哈瓦那公民广場上,万民欢騰。天空里升起了缕缕五彩繽紛的焰火,广場上响起了雄壮的“国际歌”声。高大的馬蒂纪念塔对画的大厦上漸漸映出两个紅色的霓虹灯大字:“五一”。火燒美帝砸碎“凶鷹”广场四圍已經挤滿了欢庆节日的人民。在广場中央,古巴人民在一座象征美帝的建筑模型上燃起了熊
-
非洲艺术作品中的殖民者形象
-
作者:
一明
来源:
世界知识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名
形象
非洲
艺术作品
艺术天才
艺术家
压迫
殖民者
刻划
雕塑
-
描述:
从非洲艺术家的雕塑作品中,非常明显地可以看出,非洲民間的无名艺术家爱憎分明、富有風趣的优美艺术天才。这些艺术家在殖民者的統治下,受到殘酷压迫,对于殖民者十分憎恨,因此在他們的艺术作品中,对于殖民者的丑恶嘴臉,特別刻划得淋漓尽致,令人发
-
列宁(油画)
-
作者:
巴巴修克
来源:
美术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列宁
油画
-
描述:
列宁(油画)
-
红花还得绿叶衬——談短篇小說的次要人物描写
-
作者:
任方桐
来源:
山花
年份:
196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花
主人公
李双双小传
思想和艺术
鲜明生动
英雄形象
优秀作品
创作
人民文学
短篇小说
次要人物
-
描述:
近几年来,短篇小说的创作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许多优秀作品,不仅正面主人公(英雄形象)闪耀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就是次要人物(陪角)也写得鲜明生动、感人至深。象李准的《李双双小传》(《人民文学》1960年3月),主人公李双双——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