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以更大的视野看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
作者: 张杰   小筑   齐晓瑾   来源: 世界遗产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陆运输   历史名城   陶瓷生产   保护实践   文化生活   国家文化   陶瓷文化   瓷都   瓷业   考古工作  
描述: 记者:今年的国家文化遗产日在景德镇举办,您与清华同衡历史名城所团队在景德镇进行了很多保护实践,您认为瓷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对于景德镇意味着什么?张杰:景德镇自古即是瓷都,对瓷的考古由来已久,但考古和城市常常没有放在一起考虑。以前的考古工作比较重视文物本身的提取,瓶瓶罐罐被请进博物馆,文物埋藏地点并没有当做遗址来看,可能就消失了。大家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破
元气泉州
作者: 齐晓瑾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俑   美学   造型方式  
描述: 无意中参加的一次文人画笔会,是我认识泉州的开始。一幅现场挥毫而就的“古刺桐港”,巍巍清源山占据了画面的大半篇幅。清源山下,晋江蜿蜒,泉州在山海之间。城中东西塔隐约可见,远处海上几点帆影。作者笑言: “小时候,我住在清源山里。那时候,我以为泉州面朝大海,坐船就可以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去。” 原来泉州的神气在海,更在山。从此,我常常体会和寻找,清源山所标志的神充气足、顶天立地的泉州从何而来。 清源山距泉州城不足五里。一进山门,便有蝴蝶翩翩,古木错落,清气逼人。仙境原来离城这么近!通幽道上,孔子正问道于老子:“今日晏闲,敢问至道。”前往老君岩道旁的这一组雕塑,让入山的人不禁先敛起骄气傲气,所谓“望峰息心”。 泉州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两晋时期,衣冠避乱南渡。泉州城西九日山下的丰州一带,是移民最早的栖居地。考古学家在这里抢救挖掘的六朝墓中,装饰着丰富的人物、乐器纹饰的墓砖、青瓷茶具,无不讲述着魏晋风流。由于泉州在山海之间,海路交通自然十分重要。唐到元代,泉州逐渐成长为一大港口,马可波罗游记中描写过一个香料堆积如山,帆船遮天蔽日的刺桐港,是无数商人梦寐以求之地。世易时移,今天的泉州更像老子告诫的“良贾深藏若虚”,内敛而含蓄。 或许是因为移民心中藏着对中原的记忆,来到泉州,异乡人被问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你是哪里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对于泉州人从来不是均质的,在两个字、三个字的地名背后,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和威仪。“问所从来,具答之”。即使桃花源中人,亦记得秦时地理。地理想象是大千世界在人心中的投影,也是可以被传播和编织的意义网络。本地地名更是如此。只要报上姓氏和家乡那古老的地名,你便被编织进一个活着的脉络,你所属的姓氏,所属的地方,在每句话和行动后面拖着它们长长的影子。 西街可能是泉州城最老的街道。传说早在泉州于唐代建城之前,郡人黄守恭舍宅为寺,到五代时已形成百院规模,后世屡经扩建发展,渐成今日开元寺。以此为起点,西街西段蜿蜒通向十几里外的丰州古城。西街东段则通往传说建于西晋的白云观,也就是今天的泉州元妙观。每月农历廿六,是开元寺“勤佛”的日子。这一天,西街会暂停通车,从早上6点开始,人们便陆续从泉州各地赶来,买上鲜花,敬献佛祖。 (预知完整故事,请阅读《华夏地理》2016年10月号)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