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长大只需一本书 全10册
作者: 法 马洛著   朱晨改编   来源: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生平事迹   曾竹韶  
描述: 《安妮日记》犹太女孩安妮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她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荷兰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了残酷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一间密室里。密室成员后来增至八名。在密室里躲避的25个月内,安妮记录着每天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心理历程,在长期面对死亡的恐惧中,她开始思考战争、自然、宗教等问题,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深刻感悟的人。《穿破衣服的迪克》迪克是纽约街头的一个小擦鞋匠,他无依无靠、一无所有,他没有理想,过一天算一天,挣多少花多少,不过他正直善良,幽默风趣,乐于助人,因此生意还不错,也有几个朋友。后来,迪克偶然结识了一个朋友,并受他影响观念发生改变,想成为受人尊重的人,过体面的生活。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毅然改掉陋习,勤奋工作,努力学习,一步步地进取,最终改变了命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本书由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代表作《我的生活》《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汇编而成,真实而完整地介绍了海伦凯勒的一生,集中传递了她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人生感悟以及坚定的生存信念。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走进海伦凯勒艰辛而生动的一生,看她是如何一步步改变的,如何通过种种努力与这个世界建立起联系,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到了光明。《绿山墙的安妮》绿山墙农舍的马修和玛里拉兄妹二人,本想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来帮忙干农活,没想到却阴差阳错接来了红头发女孩安妮。他们最终决定收留安妮,这下古老的村庄可热闹了。这个安妮个性特别强,想象力特别夸张丰富,小嘴巴永远讲个不停,还常常犯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错误。同时,活泼开朗、勤奋好强的安妮,还赢得了很多朋友,并在学习上获得极大成功。《童年》阿列克塞早年丧父,便跟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生活。在这个不大的小染坊里,他看到了很多丑陋的事,舅舅们为争财产而互殴、外祖父的吝啬与家暴等。但是,他有外祖母的保护与疼爱,也认识了很多善良的底层劳动人民。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艰难险恶,他一直保持着一颗单纯善良、积极向上的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和母亲、哥哥生活在一起。12岁的时候,保尔因报复神甫的虐待,被学校开除,在火车站的食堂里做小工,他看到了社会中更多的丑恶和不平。一九一七年沙皇被推翻了,红军来到了保尔的家乡,年轻的保尔逐渐成长起来。后来保尔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在骑兵部队中英勇作战。再后来他因负伤回到地方,忘我地投身到地方建设中,在修筑铁路时,他旧伤复发,差点儿死去,以至双目失明。他始终顽强地与病魔斗争,并用笔写下了光辉的人生。《爱的教育》在这本被世界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角色,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一群平凡的小学生,有正直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戴洛西、坚忍勤奋的斯带谛、可爱懂事的普莱可西……这些孩子心扉大敞,用善的眼光、爱的行动对待世界。《苦儿流浪记》雷米是个身世不明的弃儿,被一家农户收养。雷米在养母的呵护下过着贫穷但宁静的生活。雷米八岁时,因工伤而残疾的养父回到家乡,把他卖给了善良的流浪艺人维泰利斯。他们开始一路与几只动物为伍,靠卖艺杂耍谋生。后来,维泰利斯遭冤入狱,雷米邂逅了一位好心的贵妇人和她的儿子,跟他们过了一段豪华的游艇生活。维泰利斯出狱后,把雷米领走,他们又开始流浪……《野性的呼唤》这里有一只驯养狗最终成为狼群首领的传奇故事;这里有淘金者与饥饿、寒冷、恐怖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这里还有一个发生在雪野上,残酷而又凄切动人的故事。本书所选编的杰克伦敦的三部作品,都将角色置于极端严酷的环境之中,通过角色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对抗,展露人性中最深刻、最真实的部分,赞美了勇敢、坚毅和爱这些最高贵的品质,相信那种“严酷的真实”一定会让你感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名人传》这是三个英雄的传记合集,有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及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罗素用诗一样的优美语言,描述了他们坎坷而伟大的一生。他们都为了追求真善美,历尽苦难却始终不改初衷。他们都是全人类的忠仆,拥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他们跨越了时代,是永恒的精神旗帜。让我们随着罗素的笔触,一起去领略英雄的风采,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
威尼斯大运河
作者: 约瑟夫·马洛德·威康·透纳   来源: 草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德   德威   瑟夫   绘画风格   透纳   风景画家   阳光普照   画中   马洛   大都会博物馆  
描述: 英国透纳布上油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此画为画家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画中描绘了阳光普照、海阔天空、波浪平静的威尼斯大运河场面,景物的刻画准确而细致,颜色明亮而清新。风格淳朴而优美,整个画面笼罩于金色的光辉之中,充分表现了这条运河繁忙的景象。约瑟夫·马洛德·威康·透纳(1775-1851)是一位杰出的英国风景画家。因注重光线、色彩、空气的表达,逐渐构成了自己的画风,伦敦国立画廊保存着他的主要作品。
比萨斜塔,豆腐渣造就的奇迹
作者: 马洛   许方芸   来源: 旅游世界(旅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倾斜度   建筑师   建筑设计   意大利   建筑艺术   奇迹   大教堂   比萨斜塔   钟楼  
描述: 在奇迹广场上,以斜塔为背景摄影留念的游人,更是各有各的“斜招”。凡是到这里来的人好像都受斜塔的感染,如果站直了在斜塔前留影似乎有点不般配。 如果不是建筑师们的失误,比萨这座意大利中部再普通不过的小镇,或许将不会如此闻名于世。在意大利的每座城市,教堂、洗礼堂和钟楼这样的古罗马教堂建筑群组合是随处可见的,比萨塔只不过是比萨小镇这一教堂建筑群中的钟楼,如果非要说比萨的这组宗教建筑有什么特别的话,就是钟楼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了。 斜度达到4度,塔身超过垂直平面5米——不少人甚至认为这是建筑师们的精心设计,事实并非如此。八百多年前的豆腐渣工程,却造就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比萨大教堂 比萨城(Pisa),位于佛罗伦萨西北方向,历史上是个海滨城市。随着陆地的扩展,比萨距海越来越远了,但这并不能使人遗忘比萨曾作为海上共和国威震八方的历史和它作为联结东西方纽带曾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正因为它的历史,它的建筑艺术,今日,比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城市。 与比萨斜塔毗邻的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谨主持设计。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