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北京雕塑如何面向2008
作者: 风语   来源: 北京纪事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感   城市家具   城市形象   国家大剧院   形象感   作品   时代风尚   城市雕塑   奥运会   公共艺术  
描述: 在大多数人眼中,城市不能没有雕塑,城市雕塑在某种程度上表现着城市形象和时代风尚。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城市要现代化、国际化,奥运会成了一个借力的机会,随着奥运的临近,城市雕塑正在发生商业与文化的微妙冲突。城市的商业力量具有极强的雕塑感、形象感,这种雕塑感、形象感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塑造里程碑,在城市的很多区域以及地产开发领域,视觉意义上的雕塑被刻意或率意地强调着,地产商可以让自己的售楼处拟形国家大剧院,可以为自己的广
泰姬陵爱情传奇:一滴泪铸就世界奇迹
作者: 风语   来源: 知音海外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2011年10月,《华尔街日报》称,印度最著名的建筑泰姬陵将在5年内倒塌!由于工业污染和河流干涸,泰姬陵的木质结构基座已经腐烂,建筑物出现裂痕,主建筑体的四个尖塔也都倾斜。消息一出,印度民众纷纷举行游行,向政府请愿:哪怕是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挽救这个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不能让泰戈尔诗中的“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就此滑落。 俏立于亚穆纳河畔的泰姬陵洁白晶莹、玲珑剔透,几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折腰,各种赞誉不绝于耳,只有泰戈尔对她“泪滴”的拟喻最深得印度人认同。为什么文学泰斗要说泰姬陵是眼泪呢?这滴眼泪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 金戈铁马的疆场绽放爱情之花 公元1615年的古印度由莫卧儿王朝统治,国王吉尔有四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当时统一的王朝虽然建立了,但南方的三个“苏巴”(即省)却不愿臣服,兴兵作乱。邻国巴基斯坦惧怕身边有个强大的帝国崛起,也是虎视眈眈,不断派兵在边境骚扰。内忧外患困扰着吉尔。 由大儿子沙亚尔领兵在边境抵御巴基斯坦入侵的战争并不顺利,而由二儿子努贾汉带兵平定南方叛乱的战争也是屡屡败北。吉尔十分焦急,决定召三儿子沙贾汉回都城受命。沙贾汉过去随父征战多年,不仅骁勇善战,也懂带兵之道,吉尔让他练兵,一是为国家培养能征善战的部队,二是为了让另外两个儿子也在战场上锻炼锻炼。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