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贵州遵义海龙囤“新王宫”遗址F9发掘简报
作者: 谢长勇   张科   韩文华   胡霖   韩继泽   李飞   来源: 文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岩   发掘简报   贵州省   遵义市   遗址   杨氏   海龙囤   王宫  
描述: 海龙囤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囤村西北的龙岩山巅,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战火,是播州杨氏土司留存至今最重要的遗址之一。“新王宫”遗址居于囤顶中部偏西处,是一组具有衙署性质的明代建筑群。2012~2014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新王宫”遗址进行了发掘和勘探。其中,F9发现于2012年,通过勘探厘清了其整体格局,并对南梢间进行了清理,出土器物丰富,尤以青花瓷数量最多,可以大略反映海龙囤遗址出土青花瓷器的一般情况,为研究该遗址及播州杨氏土司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窗台》
作者: 韩文华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陇南   甘肃   羌族文化   民间宗教   文化特征   文化产业发展   法器  
描述: 《窗台》
《温暖之源》
作者: 韩文华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晓雷  
描述: 《温暖之源》
雕塑
作者: 韩文华   来源: 湖南包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术   装饰画   发泡印墨材料   表面技法   设计艺术  
描述: 雕塑
韩文华雕塑作品
作者: 韩文华   来源: 湖南包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流程设计   百鸟朝凤   雕塑作品   韩文华   数字技术   设计案例   设计方案   语言实验   纪念性雕塑   模拟场景  
描述: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公共艺术的方案展示变得更具表现力。运用各类3D软件,在雕塑材料展示、工艺流程设计、光源设置、模拟场景、比例调整、造型语言实验等诸多方面体现出优势。以下方案为设计者运用数字技术,对公共艺术主并体结合场景进行渲染的设计案例。
对文化姿态的隐喻性表述:千年系列雕塑创作谈
作者: 韩文华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渐式微   手工艺术   隐喻性   创作构思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表现方式   我自己   雕塑创作   架上雕塑   艺术形式  
描述: 在艺术表现方式日益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架上艺术形式已经显得有些边缘化了。我们虽不愿相信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会在若干年后的某一时刻消失,但事实证明,它已经日渐式微,不再是当代艺术的主流。这种现状对于从事架上艺术的人们而言是残酷的:一方面他们不愿放弃自己最为擅长的技艺,另一方面他们又想在传统面貌中拓展新的艺术的语言。在重重矛盾的激发下,人们开始革新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试图通过观念的转变来提升传统的架上艺
《千年系列之5》
作者: 韩文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思维   标新立异   现代语言   80后   雕塑家   现代人   作品   艺术元素  
描述: 作为80后青年雕塑家,韩文华的锐气为人熟知。作品《千年》一经问世,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我们看到,千年系列作品不但在创作思维上标新立异,而且在传统与现代语言的转换中恰到好处。作者用现代人的视角让传统艺术元素用新的方式说话。
千年
作者: 韩文华l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化   精神活动   知识受众   表达   感情   艺术创作   偶然性   子曰   风化作用   通俗化  
描述: 千年
关于公共艺术与公共空间的一点思考
作者: 韩文华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持续增长   导入期   西方国家   市民社会   公共空间   文化中心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环境美化  
描述: "公共艺术"概念在中国的提出缘起于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中国社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规模,城市公共领域的不断增多和市民社会的逐步形成,为中国公共艺术迎来了导入期。相比战后西方国家兴起的公共艺术热潮,中国内地公共艺术起步较晚,但基于城市扩建、改建、环境美化、文化装饰的需求,"公共艺术"变成一个更高端的名词迅速替换了公共壁画、城市雕塑、环艺、景观设计等概念,跟随高速
让雕塑走进生活空间——以《老宅记忆》系列创作为例
作者: 韩文华   来源: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诉求   集体记忆   为宅雕塑  
描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和获取物质积累的过程中,精神上的充盈或匮乏无法度量,也难以自察。家庭空间作为相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私人场所,在提升个人物质生活水平和给予精神慰藉方面上的作用更为突显,而优秀的宅属雕塑不仅是简单的美学层面的艺术品,更是与空间环境相得益彰,成为宅主审美品位和生活品质的注脚。本文通过梳理"老宅记忆"系列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阐述了雕塑艺术如何以独特的方式与宅属空间产生对话,形成艺术气息浓厚的美学场域,并为居住者营造了艺术化的精神居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