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静 】搜索到相关结果 110 条
简述各时期陶瓷工艺的发展
作者:
蒋侄荣
蒋莹静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展线
乾隆时期
中国陶瓷
公元前
陶瓷工艺
发展
原始瓷
景德镇陶瓷
瓷器
描述:
引言我国陶器出现在距今7000---8000年以前,它的起源或可追溯到更早的阶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而将陶器提升为瓷器,则是中国的伟大发明,从商朝的原始瓷到现在的静 瓷,其漫长的时期
论陶瓷术语的译名统一与中国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
作者:
邬枫
王伦
孙静艺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译
异化翻译
文化传播
陶瓷术语
描述:
文化的传播必须通过翻译来实现,陶瓷术语的英译统一对于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文化传播之目的,对于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词语的翻译,译者要坚持异化翻译策略。
基于PLC的隧道窑控制系统设计
作者:
于静
来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自动控制系统
可编程控制器
温度控制
描述:
针对某企业的一条180米隧道窑控制系统给出了整体设计方案及控制方法。在经过对隧道窑烧成过程以及隧道窑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后,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自动化集成控制系统。设计的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运行良好。该系统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能源消耗,并且为实现自动控制打下了基础。
新疆“老酸奶”产销现状及发展趋向
作者:
陆东林
蒋利平
张静
李新玲
来源:
新疆畜牧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发酵乳
风味酸乳
乳品厂
包装形式
乳业公司
产品投放市场
产品标签
南达
液态奶生产
描述:
最近两年,一种以白底、蓝花、蓝字为基调的仿青花瓷塑料碗装凝固型酸奶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眼球,成为乳品中的新贵,这就是时下正在流行的"老酸奶"。本文根据调研,对新
让国画绽放先彩:谈低年级学生初学国画的几点教学体会
作者:
陆静
来源: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学生
西方绘画
可替代
水墨画
教学体会
中国画
传统文化
描述:
国画,又称水墨画、毛笔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它与西方绘画不同,有其独特的己术风貌,在世界美术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孩子从小学画中国画有着重要的意义。低年级学生已学会用油画棒、水彩笔等进行绘画
习作?伪作?
作者:
沈静文
崔天奇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京市区
玛莎拉蒂
人民币
商品房
描述:
7280万人民币!这笔钱,可以买34辆玛莎拉蒂,或者2400平米北京市区的商品房,也可以,买一幅徐悲鸿油画。
试论剪纸艺术介入现代雕塑的价值
作者:
杨静
陈杰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剪纸
传统
民族性
雕塑
描述:
本文通过雕塑创造形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转换、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等方面来阐述我国剪纸艺术与现代雕塑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的价值。这对提升雕塑作品的价值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启示作用。
藏区藏传佛教壁画与敦煌藏传佛教壁画色彩差异性之浅析
作者:
张静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壁画
南传佛教
中原地区
色彩语言
民族性格
藏传佛教
藏区
色彩配置
敦煌壁画
差异性
描述:
佛教分为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因其广凿石窟,雕塑佛像、绘制壁画,又被称为"像教"。这些壁画承载着教化民众、宣扬佛法的功用,而藏传佛教壁画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色彩语言与强烈的民族性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宽板坯轻压下区固液相凝固收缩模型的研究
作者:
程常桂
余乐
帅静
韩涛
杨新泉
来源:
铸造技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固收缩模型
宽板坯
连铸
轻压下
描述:
根据铸坯坯壳凝固线收缩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及两相区固-液相的物质守恒规律,建立了宽板坯固液相凝固收缩模型,利用连铸宽板坯实际生产工艺条件,分析了拉坯速度、浇注温度等因素对铸坯凝固前沿补缩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拉速、浇注温度条件下,铸坯凝固前沿所需补缩量随距弯月面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冷却条件相同,拉速及浇注温度对铸坯凝固前沿所需总补缩量的影响很小;凝固坯壳对减小轻压下作用于凝固前沿压下量的贡献量约为17.2%。
浅析巴巴绘画风格对中国当代油画家的影响
作者:
李文静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绘画风格
郭北平
油画艺术
艺术思想
中国当代油画
艺术风格
画面语言
艺术传统
中国油画
描述:
科尔内留·巴巴(Corne liu Baba)是罗马尼亚当代最负盛名的伟大画家。他在审视现代主义的同时,一直在追寻着自己所崇尚的艺术风格,潜心研究伟大的艺术传统,在抗争中坚持着自己的精神性创造活动。他的画面语言不仅拥有油画的原始语言,而且也具备东方的意象语言。自上世纪60年代巴巴的作品传入中国以来,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手法影响了中国的一大批油画家,到现在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研究。
<
1
2
3
4
5
6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