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陈望】搜索到相关结果 18 条
-
将城市建设成温馨的家——中国城市现代化道路的反思之一
-
作者:
陈望衡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园感
城市建设
环境美学
-
描述: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使人性的几个对立的方面——个人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现代性与历史性等都得到尊重,做到功能与审美的统一,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理论热点。为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外几位有影响的学者,就我们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传统山水美学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文化与艺术创造、城市环保主义中美学的作用、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等议题畅述己见,以促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
城市建设中的美学问题(笔谈)
-
作者:
陈望衡
雷礼锡
理查德•舒斯特曼
张敏
陈盼
齐藤百合子
姚丹
张敏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园感
城市建设
环境美学
-
描述: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知何在城市建设中使人性的几个对立的方面-个人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现代性与历史性等都得到尊重,做到功能与审美的统一,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理论热点。为此,本刊特约请国内外几位有影响的学者,就我们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传统山水美学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城市文化与艺术创造、城市环保主义中美学的作用、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等议题畅述己见,以促进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
中国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陈望衡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学术刊物
国内
出版发行
编辑出版
美术学院
南开大学
学术性
清华大学
雕塑
-
描述:
中国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的比较研究
-
冯一鸣 陈望秋作品
-
作者:
冯一鸣
陈望秋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柬埔寨
天安门
马来西亚
佛罗伦萨
工笔人物
艺术创作
中国画研究院
作品
文化中心
国内外
-
描述:
冯一鸣擅长国画,油画和环境艺术创作,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并为天安门、中国画研究院、柬埔寨王室、日本吟诗院、贝宁国家文化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及马来西亚议长翁诗杰等藏家所收藏。出版有《冯一鸣画集》(津美版)、《冯一鸣工笔人物集》《冯一鸣动物画集》(香港版)、《冯一鸣雕塑壁画集》(辽美版)、《冯一鸣》画集(上海美协)、《美术家冯一鸣》(全国美协)等近十种画册。为中央教育电视台主讲
-
中国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陈望衡
来源: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功利
神话
象征
审美
典型
巫术
-
描述:
中国商周青铜器与古希腊雕塑同属于青铜时代的艺术 ,同为人类当时艺术的最高峰 ,它们可以相媲美 ,但是由于中国与古希腊系两种不同的文化 ,它们在内在意蕴、功能及艺术创造原则上都存在区别。中国商周青铜器更多地与宗教祭祀、巫术、政治教化相联系 ,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象征主义 ,而古希腊的雕塑则更多地与神话、审美相联系 ,在创作原则上主要为写实主义
-
史前中华民族的人天关系观——上古神话及史前出土文物的哲学解读
-
作者:
陈望衡
来源:
江海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史前
人天关系
-
描述:
人天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我们可以从神话传说与考古文物两个角度来认识史前中华民族的人天关系观:(1)人天一体,体现为盘古开天地神话。(2)人代天工,体现为女娲补天神话。(3)神为超人,体现为史前
-
陶瓷雕塑与手上功夫
-
作者:
陈望平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雕塑
艺术效果
基本功
-
描述:
很多时候当我们开始着手创作,想把我们的想法表达出来时,总会感觉到有心无力.本来心中想象的美妙效果,做出来后却是面目全非,不遂人意.究其原因,基本功的缺失,或者说不扎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追逐经济价值而急功近利,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需要娴熟手上功夫的陶瓷雕塑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这种状况,对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因此,强调陶瓷艺术工作者加强基本功训练,掌握手上功夫十分必要.
-
陈望平陶瓷艺术作品选登
-
作者:
陈望平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陶瓷雕塑
艺术风格
江西省
陶瓷研究
中国
陶瓷艺术
美术师
发展空间
工艺美术
-
描述:
陈望平,1963年生,江西丰城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981年进入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室工作,从事陶瓷雕塑创作,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先生的悉心指点,十多年耳濡目染,受益非浅。其作品继承传统,但又不拘泥于古法师授,努力寻找个性发展空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各类评展,并屡获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