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鄞镇凯】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杂说马鸣的工笔画
-
作者:
鄞镇凯
来源:
潮商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马鸣
中国当代
意匠
地情
-
描述:
鄞镇凯 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主席潘洁滋赞马鸣:“枝头长春鸟长鸣,尺幅写出天地情。生面别开新意匠,自是画师苦经营。”——题记 马鸣的画宜乎众 5 年前,我初识马鸣,他送我一本出炉不久的画册《工笔百幅鸟谱》。粗略翻动一下,似觉得画册里的鸟儿一只只都欲飞腾而起。一个秋夜,我在家中摆开工夫茶具,翻开《工笔百幅鸟谱》 ,招来喜欢美术的几个艺友,品着“黄枝香”,大摆“龙门阵”,主题就是马鸣的工笔花鸟画。 杨君先到座,先睹为快,他把画册细读一遍,赞叹不已,道:“马鸣的画作风格明快,师法高古而又清新典雅,无论是题材、立意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有新意。” 马兄指着《秋》和《赏花》等图说:“马鸣的画手法虽是工笔,但中国写意画的神韵他也充分运用,使其作品意蕴更深厚,诗意更浓郁。他的画,不失中国画的本色和传统。” 陈先生是摄影家,钟爱《火玫瑰》、《夜鹰》、《幽情》等作品,三句不离老本行:“从马鸣这些作品可以明显看出,他大胆借用了摄影艺术中的透视、聚焦、光线等手法使作品中的物象的形象更精妙生动。” 苪小姐也是画工笔画的,我估计她会“艺人相轻”,说出与众截然相反的话。讵料,她竟然也欣赏马鸣的画,表达的意见很专业:“马鸣的画,明显借鉴西画的色彩手法,运用得妙,马鸣的生物解剖学知识很棒,各种鸟的器官、身段比例很科学准确。” 海侃神聊间,我的几个进城打工的农民亲戚来串门。他们加人我们的“龙门阵”。他们传阅了画册,异口同声啧啧赞道:“鸟画得很活!图画得很美!”读过高中的树仁弟更是语惊四座:“这册集里的作品,件件呈现吉祥、热烈的信息。农民的家里,就喜欢挂这样的画。有些名家的画送给农民白挂,农民也不想要。……能画出既让文化人称赞,又让农民喜欢的画,不是更好吗?” 马鸣谈艺之一:以“一”突破 记者问马鸣,如何在人才辈出的美术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这是许多未成名画家最感困惑的问题。 马鸣说首先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要一个一个认真地去打造。也就是说,以“一”突破。然后靠这个品牌,开创自己发展的天地。马鸣介绍说,他先打造“一花”——月季花的品牌,然后再打造“一鸟”——丹顶鹤的品牌。他的一花一鸟得到社会认可之后,他又打造“百鸟”、“百花”。马鸣说,突破,不是简单的技法突破。更重要的是立意上的突破。马鸣认为,传统的工笔花鸟画的立意太浅薄,表现的主题一般是闲情逸致或对荣华富贵的向往。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现代文明审美意识来观照工笔花鸟画,赋予它强烈的时代感。马鸣说:“我的画,其主题力求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多姿多彩的花鸟世界,是当代人久违了的又试图寻找回来的人类生存空间。我试图通过艺术的形式对生态文明的呼唤,让大众获得保护地球生态的启示。” 马鸣以“一”突破,赋予工笔花鸟画全新的美学价值。 马鸣谈艺之二:天道酬勤 马鸣认为,他今天能有这样的艺术成就,是“天道酬勤”的体现。 马鸣是勤奋的。他确定“以一突破”的奋斗定位之后,就紧紧“咬住”“突破点”不放松。他到月季的产地去,蹲野外,入温棚,长期观察月季的变化特征,掌握它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规律,领悟了它在“晴、雨、风、露”中的不同神韵。因此,他画月季能达到“熟其性,取其骨,得其神”的艺术境界。不少同行认可他是我国专攻工笔月季第一人。 他画月季,驾轻就熟也画玫瑰。月季、玫瑰形态颇为相似,很多人分不清。他会如数家珍给你细细道来—— 马鸣“咬定”丹顶鹤,特地到丹顶鹤的故乡“落户”。经过长期的朝夕相处,他惊异地发现,不少画丹顶鹤的名画古画都错了,习惯错误之一是:把丹顶鹤生长在翅膀的黑色三级二级飞羽当成尾巴来画。赫赫有名的宋徽宗的《 瑞鹤图》 就犯了这个错误。习惯错误之二:丹顶鹤脚后面的小爪是不着地的,而不少画家将其处理落地,这是鸡爪的画法。 听马鸣谈艺,闻者不无感慨: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怎有栩栩如生的笔下精品!画画是如此,其他艺术不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