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搜索到相关结果 2220 条
-
技高艺精 锐意创新——记木雕家郑松强
-
作者:
郑方扬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形象生动
黄杨木
雕刻工艺品
设计创作
传统技艺
作品题材
陈列室
艺术造诣
艺术熏陶
-
描述:
郑松强,1960年10月出生于乐清象阳镇泮垟后横村黄杨木雕世家,在父亲郑元长、叔祖郑祥奎等雕刻名艺人的艺术熏陶下,从小就喜爱雕刻,他天赋聪颖,心灵手巧,利用读书之余雕雕弄弄,居然熟练地掌握了泥塑
-
工艺雕塑的成型与创作
-
作者:
郑放鸣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型
工艺雕塑
创作
黄杨木雕
-
描述:
木雕、石雕和象牙雕等工艺雕塑,素以雕刻见长。就作品成型与创作而言,“让作品不失看点和亮点”至为关键,这要求创作者因材施艺。通过材质美、手工美、造型美出彩出新。创作者应将自身感受贴近时代脉搏,立足原创,体现个性,在创作题材、构思立意、结构造型、表现技法等方面不断创新。
-
根艺美术的解读与思考
-
作者:
郑世有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仅仅是工艺美术
内涵与意境
根艺美术的现状
-
描述:
“柴根”雕刻艺术自古就有,也就象书法、绘画、雕塑、摄影等学会一样,同属美术范筹的国家一级学会,是一朵绚丽的中华传统文化奇葩。在此,认识和分析一些关于根艺美术的具体内容,并站在纯艺术的立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给根艺美术一些新的解读与思考。
-
根雕“鱼蓝观音”的创作思考
-
作者:
郑胜宁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雕
技术发挥
观音像
红豆杉
思考
创作
美术展览会
作品
美术学
中国美术
-
描述:
一九九七年七月,由中国文联、广电部、中国根艺美术学会等七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第六届根艺美术作品展览》,根雕"鱼篮观音"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荣获《刘开渠根艺奖》金牌奖。同时并获浙江省根艺美术展览会根雕名家金奖;《中国根艺报》、《中国雕塑》等多家报刊发表;受到广大观众和艺术界专家的高度评价:如中国美院雕塑系高照教授在文章中指出:"譬如《鱼篮观音》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我说:"作品不在大,技术发挥恰当,则妙!技巧者,技术之巧妙运用也"。体量不大的"鱼篮观音",整体身段和道具皆以巧取无然的树根,少加雕凿所得,而细刻精雕的文章只做在占据体面很少的头颈直至胸部,实在是风韵自然,欲仙飘飘。尤以丽质的颜面刻划,毫不夸张地评价:"人
-
浙江画院:走进生活出精品
-
作者:
郑晓林
来源:
浙江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展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作品
回归
美术馆
研究生
-
描述:
浙江画院是浙江省专业的美术创作研究机构,一直以来坚持不懈地秉持“出人才、出精品”的办院宗旨,成立30余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全国同行业中始终名列前茅。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画院的画师在全国美展中先后入选并荣获的金、银、铜和优秀奖近40项(次),此外,在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工笔画以及油画等全国性
-
全山石和他的“全训班”
-
作者:
郑晓林
来源:
浙江画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展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作品
回归
美术馆
研究生
-
描述:
在过去的2016年,浙江画坛捷报频传:由中国文联,国家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历史画刨作工程”,历时5年创作,最终入选146件作品,涵盖了中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四个种类,标志着中国美术在历史画艺术创作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和所达到的高度,填补了中华历史文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空白。这其中,浙江美术家有22幅作品入选,占比15%,名列全国第一;同样,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由中国文联、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纪念红军
-
公共雕塑设计系列——《时尚乐队》
-
作者:
郑淼
张宇
王学深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理论
设计理念
城镇化进程
公众心理
时尚
城市化进程
社会生活
雕塑
-
描述:
设计理念:城市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基本要素是社会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与其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以及个体对社会环境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特殊性。新型城镇化与公众幸福感和公共雕塑之间具有合理的、必然的关联度,新型城镇化进程与提升公众幸福感和公共雕塑创新具有共同本质的联系和作用。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公共雕塑的
-
公共雕塑设计系列——《激昂的青春》《Let’sgo!》
-
作者:
郑淼
张宇
王学深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春
可持续发展理论
设计理念
城镇化进程
公众心理
城市化进程
社会生活
雕塑
-
描述:
设计理念:城市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基本要素是社会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与其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以及个体对社会环境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特殊性。新型城镇化与公众幸福感和公共雕塑之间具有合理的、必然的关联度,新型城镇化进程与提升公众幸福感和公共雕塑创新具有共同本质的联系和作用。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公共
-
公共雕塑设计--《升城》
-
作者:
郑淼
邓威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雕塑
建筑玻璃
生命形态
设计尺寸
升城
-
描述:
雕塑造型体现了生长的概念,基座象征城市的发展的初级阶段——牢固、稳重、脚踏实地。在时机成熟时,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城市迅速走向新阶段——时尚、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等现代要素都为新城市的发展增添了亮丽的色彩。雕塑主体在城市的石块中拔地而起盘旋上升,造型借鉴了有机生物的生命形态,自由造型、通透、韵律……并将建筑空间有机结合。设计尺寸:长6米、宽6米、高30米;材质:钢结构、金属、建筑玻璃。
-
公共雕塑设计——《物华天宝》
-
作者:
郑淼
温洋
刘海岸
来源:
设计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精神
龙泉剑
公共雕塑
公众心理
美学理念
陈蕃
纽带关系
牛宿
锁式
二十八星
-
描述:
设计理念: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公共雕塑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与公众心理搭建的情感桥梁和与公众之间的审美和谐的纽带关系,能够带给公众无尽的幸福之感!明确公共雕塑创新精神和美学理念,真正形成公共艺术与公众心理互锁式精神桥梁。设计说明:设计理念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腾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