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郑亮布面油画
作者: 郑亮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面油画  
描述: 亮布面油画
撒尼人刺绣图案的艺术特征
作者: 郑铭磊   赵娟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刺绣   石林   艺术特征   彝族撒尼人  
描述: 石林彝族刺绣是我国宝贵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撒尼人刺绣更是彝族刺绣的典型代表,它反映了石林彝族地区独特的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环境,且刺绣图案在造型、构图设计及色彩运用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大量运用到了传统纺织品上。本文结合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绣的具体图案,先对彝族撒尼人刺绣的基本情况进行细致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发掘彝族撒尼人刺绣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以期加深大众对石林彝族撒尼人刺绣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认知。
一道考察变形能力的赛题
作者: 郑长华   来源: 中学生数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居易   茶事   庐山   九江  
描述: 第25届"希望杯"初二2试18题:若x-y-2=0,2y2+y-4=0,则x/y-y=____.这道题结构朴实无华,但内涵丰富涉及到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分式的相关知识.对试题的理解角度和理解深度的不同,会产生特征各异的解题方法.方法1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识容易求
正确定位“常”、“变”量
作者: 郑长华   来源: 数理天地(初中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   解题途径   定位问题  
描述: 一个问题常含有几个量,它们的定位往往不是绝对的,定位不同,解题途径也就不同.处理好量的定位问题,会给解题带来极大的方便.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作者: 郑婧   来源: 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暴雨过程   降水过程   过程概述   赣北   生成时间   石城县   赣中   浮梁县   降温天气   落区  
描述: 1大雾过程2013年10—12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12 d,与常年相比持平。以11月15—17日的大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尤其是16日早晨的大雾生成时间早、能见度低,浮梁县、石城县出现了能见度为40 m和50 m强浓雾。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2013年10-12月):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作者: 郑婧   来源: 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气过程   区域性   江西省   能见度   气候特点   石城县   浮梁县   大雾  
描述: 1大雾过程 2013年10-12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12d,与常年相比持平。以11月15—17日的大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尤其是16日早晨的大雾生成时间早、能见度低,浮梁县、石城县出现了能见度为40m和50m强浓雾。
江西省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评述(2013年10-12月)
作者: 郑婧   来源: 气象与减灾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气过程   区域性   江西省   能见度   气候特点   石城县   浮梁县   大雾  
描述: 1大雾过程   2013年10-12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的日数(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达12 d,与常年相比持平。以11月15-17日的大雾范围最广、强度最大,尤其是16日早晨的大雾生成时间早、能见度低,浮梁县、石城县出现了能见度为40 m和50 m强浓雾。
路途协奏曲
作者: 郑莹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登   永远年轻   天高地远   蓦然回首   路在脚下   政治气氛   经策   何迈   无路可走   航海者  
描述: 路是什么草原有骑手的路。蓝空有机师的路。海洋有航海者的路。运动员的路在赛场。科学家的路在研究室。图书馆藏有一条条五彩路。看到路了吗:有赛跑。有奔驰。有探望蓝天。有乘风破浪。路是什么?路是开拓,是拼搏,是创新,是征服!路是意志和勇敢在飞扬,生命擎着理想前进!路本来没有路,前人走过,就成为一条路了。路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脚印实实在在写着路的延伸。不满足于前人踩出的小路,而是勇于开创新途,通向更宽更广更明亮的前方,探索者的勇气教人钦佩。人生值得高兴的事,是开创一条自己闯出来的路。即使绊过跤渗过血,咬牙挺立起来,留下印痕同血迹,给后来者辨认
意象油画的“线”与“色”
作者: 郑云龙   来源: 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笔墨线条   色彩构成   意象油画  
描述: 意象油画是一种介于具象、表现和抽象之间的绘画形式,它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艺术风格或流派,作为油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其表现语言力求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一般特征。它在保留传统油画语言优势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发挥中国画的笔墨线条和用色的优点,更加强调中国画的线条韵味,更加注重色彩意境的营造。
“似与不似”对中国意象油画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 郑云龙   来源: 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似与不似   意象表现   样式   当代油画  
描述: 在中国当代油画潮流中,对意象表现主义油画与油画的意象表现性的界定,引起了颇多争议,成为不可规避的艺术现象。油画的意象表现性是建立在东方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链条之上,借鉴西方架上绘画的表现形式与技法,通过中国传统绘画的具象艺术元素和意象的抽象符号及情感表达方式,使主客体对象相互渗透的一种新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油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表达"蕴含了中国人特有的灵性、慧心,合情合理的人文特征及他们对人生目标的孜孜追求精神,是中国油画走向世界,建立独特的审美、评价标准的必然选择。
< 1 2 3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