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搜索到相关结果 1523 条
-
大型蒸汽干燥腊肠隧道窑
-
作者:
冯洛滨
林兆榕
郑伟清
章木华
李立敦
黄远峰
黄贵金
来源:
中国农机化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腊肠干燥
蒸汽干燥
-
描述:
提高1~3%,每公斤产品平均耗柴油0.35kg,耗电0.95kg度,与原电红外涌型比较,可节约干燥费0.6元/kg肠,按年产800吨计可节约能耗费用48万元。
-
热带观赏鱼水族箱养殖技术
-
作者:
张志山
朱永安
付佩胜
郑玉珍
来源:
中国观赏鱼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带观赏鱼
水族箱设置
繁殖
饲养管理
-
描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拥有一箱色彩绚丽、五彩缤纷的热带观赏鱼倍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家庭饲养热带观赏鱼不仅可以美化居室,还可以陶冶性情,让疲惫了一天的人们得到彻底的放松和满足。
-
涅槃青川
-
作者:
郑璇
何先鸿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态度
都江堰
油菜花
青城山
组委会
-
描述:
“青川”的名字,不少人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中才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处青竹江边的山区县是“5·12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很少有人了解,青川还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景:白龙湖的“秀”、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稀”、阴平古道的“奇”、战国墓群与三国遗迹的“古”,都曾经打动来此探访的幸运者。 带着对震区重建的牵挂、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我踏上了青川之旅。历经涅槃而重生的青川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将珍奇的风姿徐徐展现在我眼前。 从东河口到东阳沟 一座巨大的人字形雕塑,上书“大爱崛起”四个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这是矗立在青川县东河口村地震遗址公园的“5·12”地震纪念碑。讲解员一面让我们瞻仰石碑,一面向我们讲述起3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事:我们脚下37米处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小村落;村民们世代定居在这里,篱前桃李,舍下鸡犬,如画的生活景致,却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那一瞬间被崩裂飞驰的山岩、泥土灭顶覆盖。一切有形者都在顷刻化为无常物。 在被掩埋的东河小学操场旁,至今还有一株并不粗壮的梨树依然挺立着。地震发生时,103名孩子正在教室里上课,其中100名孩子在9名老师的带领下,迅速疏散到栽着梨树的操场上。
-
醒来,肖邦
-
作者:
郑亚洪
来源:
散文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制品
博尔赫斯
肖邦
钢琴
百科全书
乔治·桑
文艺作品
镜子
阿根廷
人口增殖
-
描述:
阿根廷小说家豪·路·博尔赫斯留给世界一句名言:镜子和交媾都是污秽的,因为它们使人口增殖。镜子的存在是特殊而神秘的,它总是在世界的尽头窥视着我们。当我们在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容貌时,它已经被复制了一次,我们看见的是自我的复制品而非它的真实。镜子依靠复制而存在。我依靠一面镜子和一本百科全书的结合,发现了乌克巴尔。(《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特蒂乌斯》)人类有多少是不依靠复制而存在的呢?书籍,雕塑,绘画,电影,音乐……而我们说起波兰音乐家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时,何尝不是这样昵?早在听到他的作品以前,肖邦已被同时代的著作、书信、回忆录以及各种文艺作品复制了无数次。镜中的他已经和真实的他发生了分离,肖邦被镜子折射、漫衍、变形、重叠、增殖、省略、放大、删除、反映、穷尽、偏离。当肖邦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时候,他已经在乔治·桑的小说里如自己所愿地死了又死,剩下的呢,就是那常年戴
-
无为周庄
-
作者:
郑宗栖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故乡的记忆》
水乡
无为
周庄
陈逸飞
油画作品
旅美华人
-
描述:
也许是学绘画的缘故,从知道旅美华人画家陈逸飞那时起我便知道他的那幅油画作品《故乡的记忆》,也知道了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多少年来,周庄的模糊的印象一直萦绕在梦中。是的,冥冥之中,对似乎活在梦里的周庄有着某种深刻的莫名的期待。
-
路途协奏曲
-
作者:
郑莹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登
永远年轻
天高地远
蓦然回首
路在脚下
政治气氛
经策
何迈
无路可走
航海者
-
描述:
路是什么草原有骑手的路。蓝空有机师的路。海洋有航海者的路。运动员的路在赛场。科学家的路在研究室。图书馆藏有一条条五彩路。看到路了吗:有赛跑。有奔驰。有探望蓝天。有乘风破浪。路是什么?路是开拓,是拼搏,是创新,是征服!路是意志和勇敢在飞扬,生命擎着理想前进!路本来没有路,前人走过,就成为一条路了。路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脚印实实在在写着路的延伸。不满足于前人踩出的小路,而是勇于开创新途,通向更宽更广更明亮的前方,探索者的勇气教人钦佩。人生值得高兴的事,是开创一条自己闯出来的路。即使绊过跤渗过血,咬牙挺立起来,留下印痕同血迹,给后来者辨认
-
广州写意(三章)
-
作者:
郑莹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天鹅
跨越
彩色
白鹅
晴空
白云山
可乐
展翅
索道
缆车
-
描述:
白云索道白云索道是通向白云之路。两条索道,两行缆车:一行奔向白云,一行告别白云。坐着彩色缆车,宛若驾上五彩祥云。掠过阵阵清风,飞过片片浮云,喝一瓶羊城可乐,哼一曲《我的中国心》,有如展翅仙子,融进晴空跨越峰峦。看见了吗?底下是碧莹莹的苍松修竹,远处是亮熠熠的山色湖光,山腰、坡谷,装点着幢幢别致的古刹名楼。是九龙泉?是明珠楼?还是能仁古寺?哦
-
丹青描美景 笔底写风云
-
作者:
郑晓林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一 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并且还具有相当美术造诣的陈奕纯,读他与美术创作有关的那些散文,不仅窥见了他创作图画的内心感受,而且对他的绘画作品有了一份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散文,能够将他的绘画从有限的展示空间,延伸到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延伸到更为纷繁的历史长河,延伸到更为深刻的思想高地。因此,看陈奕纯的图画,品陈奕纯的散文,大有“画意与心境并呈,色彩共文字齐飞”之感。 《时间的同一个源头》,叙述了作者给人民大会堂澳门厅作画《盛世之歌》的过程,它的开篇很有意思: “我平生画花无数,且收获天地之间它们的一些香气,一些美,我想谈谈有关莲花的美的话题。 比方说,在我的面前有一张画案,一片宣纸,一碟五彩,一支笔,绘画之前,我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充满灵性的莲花,半开半闭,半梦半醒,就像等待爱情一样发呆,就像在等你。这细节,发展下去应该是这样的:画她的美丽轮廓,画她多愁善感的样子,画她小心翼翼的呼吸,画她的唇,画她的眉眼,究竟是五六片还是七八片?笑成了一条直线还是笑成了一道波浪?” 作者从莲花绘画的艺术流变谈起,然后“电话铃声大作”,一下子拉回到现实,完美实现了一种艺术穿越;再后就是艰苦的绘画创作:“每天每天,我闭门作画,基本上只睡两三个小时,打破了作息时间,画到有些关键位置,甚至7天没离开画室一步。
-
堪培拉澳洲诗意后花园
-
作者:
郑燚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澳洲
首都
墨尔本
诗意
澳大利亚
花园
艺术美
堪培拉
-
描述:
清晨乘上大巴,从悉尼向西,前往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200公里的路程,随着车辆不断前进,山峦起伏,丘陵连绵,一望无际的森林、草坡和偶尔闪过的一群群硕大而健壮的牛羊如同一幅幅流动的油画,自然天成的艺术美轮美奂,瞬间对堪培拉有了许多美好的幻想。关于澳大利亚首都的历史总是令人津津乐道,当年墨尔本和悉尼都争做首都,一个老大一个老二,似乎不可能有第三个选择了,可澳大利亚人就是这样不落俗套:定都堪培拉,建造一个全新的城市,这样谁都不得罪,又连通了南北城市间的距离,不偏不倚。
-
童话世界
-
作者:
郑燚
来源:
厦门航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尔滨
童话
冬天
松花江
冰雪文化
世界
-
描述:
冬天的哈尔滨,冰雪就是她的名字,北国的冬天,被其演绎得分外浪漫精彩。松花江北岸的冰雪大世界是哈尔滨冰雪文化的代表,那里的一切都是晶莹剔透、五彩缤纷,美得如同梦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