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残缺肌理在现代陶瓷中的运用
作者: 王雅玲   郑涛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手工制作   残缺肌理   使用价值   审美价值  
描述: 人们制作生产陶瓷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去追求创新,追求完美的过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去不断的尝试和改良。本文将从陶瓷原料、审美角度以及生产模式等几个方面去探讨如何为日用瓷生产注入新鲜血液,特别是在如何才能将残缺肌理的作用发挥到更好做了深入的剖析。
陶瓷喷墨打印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 谭灵   郑乃章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喷墨打印技术   建筑陶瓷   数字化   陶瓷墨水  
描述: 2010年全球瓷砖产量由2009年的85.15亿平方米增长为95.12亿平方米,繁荣的景象让人对全球陶瓷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期望。瓷砖印刷方法的的重要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数字技术,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喷墨印刷,本文主要阐述陶瓷喷墨打印技术的现状和关键技术问题。
高铁析晶釉的烧制工艺及显微结构研究
作者: 张玮   郑乃章   李伟东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还原气氛   烧成制度   高铁析晶釉  
描述: 本研究以前期对宋代福建建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选用矿物原料和适量的化工原料,合理控制烧成的温度制度和气氛制度,烧制出多种形貌的高铁析晶釉。本文着重探讨了烧成制度对高铁析晶黑釉瓷形成的影响规律,并对实验样品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苏联改进对隧道窑的余热节能利用
作者: 郑少锋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厂   隧道窑   苏联   蓄热   焙烧区   节能利用   加热装置   气体扩散   余热   充分利用  
描述: 据近期苏联《玻璃与陶瓷》报道:苏联斯拉夫陶瓷厂在对隧道窑进行大修时将窑内焙烧区砌体全部或部分更换,使原来弃置不用的蓄热管再度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地防止了窑内热气体扩散及其过多消耗,这样便充分利用砌体所积蓄的热能,而使不超过120℃的带热体仍然得到利用.其具体作法是:他们在64米长的隧道窑拱门内设置辐射温度加热装置,即将六条蓄热管道分别安装在焙烧
蜂窝嵌料陶瓷
作者: 郑少锋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业废料   蜂窝状结构   嵌入   陶瓷材料   苏联   嵌料   颗粒状   可利用   泡沫结构   陶瓷原料  
描述: 据苏联《玻璃与陶瓷》1985年第1期介绍:目前有一种新的陶瓷材料问世,这种陶瓷材料具有特殊的碎瓷结构,其特点是在蜂窝状结构的孔中嵌入别种成分的材料,故名为"蜂窝嵌料陶瓷".生产这种陶瓷的原料并不
江西省贵溪县陶瓷原料调查报告
作者: 郑国良   孟国华   张伯周   曾昭来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7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英   矿体形态   钾长石   瓷石   伟晶岩脉   贵溪   花岗岩   江西省   高岭土   露天开采  
描述: 一、前言由于陶瓷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瓷用原料的需要量日益增多,对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积极而有计划地开辟新的原料基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1972年11月2日至26日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和江西省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
一种使用温度达1600℃的多晶型氧化铝耐火纤维
作者: 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纤维材料   多晶型   硅酸铝纤维   氧化硅   耐火纤维   高温窑炉   氧化铝纤维   使用温度   短纤维  
描述: 近几年来,随着耐火材料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耐火纤维材料以其显著的节能效果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自五十年代美国首先使用耐火纤维材料以来,世界耐火纤维的年产量已从1969年的1万吨增加到1979年
隧道窑窑尾送风和抽风的控制
作者: 格伦·E·诺布尔斯   郑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窑尾   烧嘴   燃料消耗   冷却带   低温燃烧   燃烧效率   烧成带   冷却空气   燃烧产物  
描述: 随着能源成本的提高,如何使隧道窑以最高效率运行,已成众人瞩目的问题。热量以热空气和热烟气的形式,不断从窑内排出,要提高窑炉效率,就必须尽力避之。本文分析了窑内气流的控制技术,所述方法可使隧道窑的燃料消耗减少20%。文中首先分析一种“理想窑炉”,然后讨论几个实际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办法。理想的设计: 这种“理想隧道窑”的窑尾处设有一冷却风机,使空气按制品运动的反方向流动,将制品冷却而使空气自身温度升高。如果没有冷却空气,则制品出窑时会带走
苏联研究烧成条件对陶瓷质量的影响
作者: 郑少锋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品质量   常规测试   烧成条件   陶瓷厂   隧道窑   苏联   主要特性   水化物   直接影响   分光光度计  
描述: 苏联里加陶瓷厂与里加工学院共同研究烧成条件对陶瓷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以探明在隧道窑和自动窑中烧成的瓷器结构及其特性.他们制造了规格为(70×40×5)毫米的瓷砖,先按常规测试其主要特性,然后用鉴定硫酸的方法来检验其耐酸性,又用类似方法测试在沸腾的30%的纳氧化水化物溶液中的抗碱性,还用标准白热灯泡反射法来鉴定各釉面层的质量,用能够自动记录的(φ—14型分光光度计区分亮白度,并按照烧
不同粉碎方法的陶瓷原料体视学研究
作者: 徐莉华   王宏伟   郑旭   黄冰   余少华   胡敬跃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料   陶瓷   体视学   粉碎  
描述: 本文就景德镇地区主要陶瓷原料之——宁村瓷石的三种粉碎方式,引用“体视学”这门新颍的学科,对其颗粒形貌的差异,进行了一些定量的研究。并就其SF值的变化。从原料的破碎机理上对此作出了分析和讨论。
< 1 2 3 ... 19 20 21 ... 64 65 6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