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当下与永恒:浅谈山川艺术作品的意味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转型   新闻事件   当代世界   艺术方式   艺术作品   艺术家   纪念性   报纸   艺术表达   历史性  
描述: 近两年来,山川的艺术发展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型。对当代世界的关注,全球的视角.新闻事件的即时性与效果的历史性和纪念性的转换,纪实的真实和批判立场的结合.构成了山川这批近作的主要特点.我认为也是他这次艺术转型成功的标志。山川在这批近作中所采用的艺术方式是.用他熟练掌握的表现性的油画语言,巨大的尺幅.挪用、截取和放大的手法,直接把中文出版的国内报纸转换为
青春往事——陈子作品解读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艺术趣味   格物致知   审美效果   自然流畅   基本的   艺术语言   女性形象   造型手段   艺术魅力  
描述: 2008年以来,陈子以近似传统白描的方式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创作了一批表现年轻女孩形象的作品。与她过去的工笔人物画作品比较,这批新作从材料、手法到艺术趣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知道,在当代画坛上,陈子的工笔人物画的独特之处在于既承续了唐宋以来仕女画格物致知的严谨造型,沉着而又华美的色彩等传统,同时又以水墨的表现方法施色,在浓淡交融、墨色互渗的画面上,形成自然流畅、温润华滋的审美效果。但在这批新作上,陈子舍繁就简,用充满艺术魅力的线条,辅之以少许的浸染和涂绘,在黑白两极对比的画面上,创造了一种清新、纯净、极简的艺术境界。
“姿势”与国民性批判:关于闵一鸣的雕塑艺术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材料   国民性批判   姿势   雕塑家   艺术语言   作品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探索精神  
描述: 作为一位有探索精神的雕塑家,闵一鸣一直致力于雕塑材料和语言的研究和创造。在《黑、红、黄车》系列作品中,闵一鸣以缠绕的结构、鲜艳的色彩、光滑透亮的肌理和童话般的情境.创造了一种与现代都市中流行的视觉气氛平行的视觉感受。为了突破传统雕塑的技法和材料的局限,闵一鸣大胆地试验各种材料,以丰富和扩展雕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比如他用红砖材料创造的一批雕塑作品.就体现了在此方面的艺
王钟雕塑作品解读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性别倾向   人的观念   贾科梅蒂   王钟雕塑作品   雕塑艺术   《无题》   作品解读  
描述: 从王钟创作的这批人物雕塑作品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和三种类型。在创作《无题》系列作品阶段,王钟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性雕塑。在这些作品上,我们能看到一些贾科梅蒂的影子,但是王钟吸收的只是贾科梅蒂的某些雕塑艺术语汇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度表现,而抛弃了他作品中的既无种族也无性别倾向的抽象人的观念,因为无论如何,[第一段]
主体的消亡——关于《承》系列图片作品的意义和参加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家   《承》系列图片作品   摄影家   《蚂蚁》  
描述: 《承》系列作品是摄影家彭嵘和雕塑家陈志光合作创作的图片,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彭嵘以陈志光的不锈钢雕塑《蚂蚁》为素材,利用摄影能无限自由地选择场景的能力和客观逼真的独特语言,不仅重新创造了一个可观看的图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重建了一个审视和反思世界的独特立场。因为从这一立场出发观看彭嵘拍摄的图片,[第一段]
从中心到边缘——浅议刘士铭雕塑艺术的意义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士铭   艺术家   艺术历程   改革开放   雕塑艺术   艺术经历  
描述: 从总体上说,刘士铭的雕塑艺术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毛泽东时代;二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时期。在这两个时期中,我认为都体现了刘士铭作为一位紧随时代而又具有创造性的雕塑艺术家的特征,同时也能发现他从中心向边缘转向的艺术历程。
主持人语 李一本期名家大潮回声 庄征雕塑艺术读解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为纪念   学院化   同构性   回声   中国画   题村   雕塑艺术   新认识   旧传统   现代化  
描述: 美术家使自己的雕塑如同蓝天中飘动的白云是本期名家庄征学主时代的梦想30余年过去了庄征依然做着这梦。雕塑是立在地上的实体让观赏者感觉它飘动的韵律具有 相当的难度,正因为有难度,庄征才以此为课题并在探索中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与庄征年龄相近的王以时则走着另外的一条路他出国10年,探索10年诲剑。十年磨一剑。在观赏他在法国创作的中国画时,很希望读者读一下他对东西方艺木‘同构性”思考的文字。画家的文章有时比理论家的文章还深刻。 本期刊登了一组油回。其中学院化状态”八人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院化状态”的提沦也值得重视。 在何诲霞先生逝世一周隼之际,特刊发其遗作及周韶华一文,以便读者重新认识何诲霞的意义。
大潮回声-庄征雕塑艺术读解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艺术  
描述: 大潮回声-庄征雕塑艺术读解
还原与超越——刘汉军“中国山水”系列作品解读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味   中国传统绘画   职业艺术   超越   工具材料   艺术作品   还原   艺术方法   中国美术   汉军  
描述: 刘汉军,1969年生于湖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艺术家,现居北京。近几年来,刘汉军创作了一批以"中国山水"命名的系列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批具有中国山水审美意味的艺术作品,并不是用中国传统绘画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如宣纸、毛笔和墨等创作而成的,而是用油画、丙稀、画布、画板、排笔等工具材料,以挪用和拼接为主要的艺术方法,辅之以描绘
民族意志的独特表达:张敏杰艺术作品解读
作者: 邹跃进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中国   形象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表达   创作   版画   文化观念   作品解读  
描述: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张敏杰就同时在多条艺术战线上——油画、版画、雕塑作战,并都取得了可喜的艺术成就。本文将集中阐释他的版画和油画艺术及其文化意味,以揭示他的作品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张敏杰艺术作品的重要特征是对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并通过艺术形象、题材和语言的独特性,给予准确而又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