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薛援朝】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明清和田玉
-
作者:
薛援朝
来源:
兵团建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工开物
玉器
明朝
清朝
宋应星
和田玉
造型
明清时期
制作工艺
苏州
-
描述:
明朝至清朝时期共571年,明朝276年(公元1368年至1644年),清朝295年(公元1616年至1911年)。和田玉器历经唐宋时期的发展演变后,至明清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无论规模还是数量、品种,均达历史最高。 明清时期始见的和田玉器为历朝之首,材质主要以新疆叶城、于田、且末、若羌的原生矿床山料玉为主,在和田玉籽料及山流水玉很少的情况下,大量开采原生矿玉运往中原。制作工艺也在新疆大量玉材运往中原的有利条件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工艺最兴盛的地区为北京、扬州、苏州等地。明清时期形成了以苏州为中心的制玉中心,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载:“良玉虽集京师,工艺则推苏郡(今苏州)。”苏州的琢玉工艺发展非常迅速,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技法不断提高,作坊林立,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著名艺人,见于记载的有:陆子岗、贺四、李文甫、王小溪、刘沧等。据出土传世的玉器为实,他们都是善于雕琢精巧小型玉器的能手,其数量之多、器型之丰、造型之美、琢工之精、用途之广实为可叹。制作工艺借鉴绘画艺术,利用烧烤色及玉皮等俏色,采用浮雕、镂雕、圆雕等手法,使明清时期和田玉作品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 明清朝和田玉器制作的全盛时期是乾隆时期,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和田玉器,广泛收集夏、商、周三代的古玉,并进行分类鉴别,对于制作较粗糙的个别玉器,由清宫造办处加工改制。
-
隋唐五代和田玉
-
作者:
薛援朝
来源:
兵团建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璧
玉器
隋唐时期
唐朝
纹饰
和田玉
造型
各民族
动物形象
玉带板
-
描述:
隋唐及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分别为隋朝37年(公元581年至618年),唐朝289年(公元618年至907年),五代53年(公元907年至960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阶段。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这个时期和田玉器在雕工上更加精细化,向写实方向发展,并摆脱了前朝程式化、图案化等特点。这个时期和田玉文化与当时的绘画、雕塑艺术紧密结合,使和田玉文化发展达到高峰。五代时期由于时间较短,出土器物很少,但从出土的玉器来看,基本延续了隋唐玉器的特点。 隋唐时期和田玉器主要以佩饰、陈设、生活用器为主。隋唐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神的崇拜已经日趋淡薄,因此礼仪用玉器很少出现,玉器只作为人们美的需要、显示尊贵、驱邪避恶等目的而佩带。 佩饰器 隋唐时期佩饰和田玉器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常见的有头饰、牌饰、佩饰、坠饰等。由于唐朝民族大融合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佩饰玉器在以前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制作工艺上对一些繁琐的东西进行了提炼和简化。唐朝开始,佩饰玉器的纹饰日趋丰富,借鉴绘画艺术加以变化,圆雕风格的佩饰玉器数量逐渐减少,玉佩饰多为片形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