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画总是会被偷的《蒙娜丽莎》失窃案
-
作者:
Dorothy Thomas
董楠
来源:
人物画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名画
蒙娜丽莎
意大利
工作人员
法国政府
失窃
卢浮宫
艺术品
沙龙
-
描述:
1911年,著名的《蒙娜丽莎》油画曾在卢浮宫内离奇失窃,28个月后才告破案,油画终于同到馆内。事实上,这场大胆的盗窃案件之下,有可能掩藏着另一起天衣无缝、利润丰厚的完美欺诈罪行。星期一正值卢浮宫的闭馆日。按照惯例,这一天里馆内没有游客,只有维护工、清洁工、管理人员和几个其他工作人员在空旷的走廊之间走来走去。众所周知,卢浮官原本是法国国王们的居所,历经几百年岁月,已成为这个国家珍藏艺术品的地方。1911年8月21日,星期一清晨,卢浮宫当时的维护总监比盖先生在例行巡视中走过陈列着丰富藏品的"方形沙龙"展厅,他指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对同行的同事说:这是整个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走出方形沙龙时,他还看了一眼手表。当时是上午7:20。
-
城市雕塑空间的大众认同价值特征
-
作者:
董楠楠
樊嘉雯
陈栋菲
来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参与
认同价值
城市公共艺术
同理心地图
日常生活美学
感官参与
-
描述:
在日常生活美学的影响下,城市景观体现出更加生活化的审美情趣,"如画景观"变成了"如话景观",大众在公共活动中通过感官参与和文化参与去对话自然、社会、和个人经历,城市雕塑空间正承担了这样的精神功能。基于上海静安雕塑公园进行了雕塑空间的大众认同价值探究,开创性地基于用户体验思维——同理心地图(Empthy map)研究认同活动,得出感官参与、文化参与、均衡参与三种价值模式,并强调文化参与在认同中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