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信贷成就绿色未来
-
作者:
郭溪茗
来源:
中国金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兴业银行
银监会
绿色经济
环境保护
减排
银行业
节能
信贷
国际金融机构
社会风险
-
描述:
3月31日8:30分到9:30分,全球规模最大的环保自愿活动"地球一小时"正式开始,北京八达岭长城、国贸建筑群、鸟巢、水立方、玲珑塔等地都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推广低碳环保理念,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
路遥人生中的平凡爱情
-
作者:
乙茗
来源:
各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敌斗争
初中毕业
平凡
1968年
路遥
爱情
人生
群众
-
描述:
初次相遇,目光对在了一起1968年初中毕业返乡的知青路遥作为群众代表,被推选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延川县城几次群众对敌斗争批判大会由他主持.会场主席台的左侧常设两名男女领着群众呼口号,那女的便是玲珑小巧的林红.路遥说他和她第一次相遇时,彼此的四只眼睛就对视了一下,光线对在一起了.姑娘对路遥豪爽、有气派、不拘小节颇有好感.路遥眼神经常瞅着林红,久久地不愿离开.
-
文房清韵
-
作者:
逸茗
来源:
半月选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昪
陆俨少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毛笔
澄心堂纸
奚廷珪
龙尾砚
汪节庵
书画名家
南北朝时期
-
描述:
逸茗 “文房”广义上是指文人的书斋或书房,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到唐代时,“文房”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
-
《记录时代是我的追求》翁乃强影展开幕
-
作者:
易茗
来源:
摄影与摄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摄影工作
福建龙岩
中国摄影家协会
雅加达
杂志社
中央美术学院
印度尼西亚
美术馆
-
描述:
2013年5月31日.著名摄影家翁乃强个人作品影展《记录时代是我的追求》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翁乃强.祖籍福建龙岩.1936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1951年回国就读于北京育英中学。1954年进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1964年分配到《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文版从事美术摄影工作.曾任杂志社编委、美术摄影部主任,主任记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华侨摄影学会顾问。
-
川音校园雕塑一览
-
作者:
钟茗
来源:
音乐探索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校园
雕塑
-
描述:
川音校园雕塑一览
-
名画背后的反法西斯主义故事
-
作者:
Fiona Macdonald
程茗荟
来源:
英语文摘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麦克唐纳
名画
西班牙内战
艺术家
世博会
故事
控诉
反法西斯主义
-
描述: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举办的1937年巴黎世博会成为艺术家们控诉暴行的平台。菲奥娜·麦克唐纳采写了以画作做宣传的一段故事。1937年4月26日,纳粹德国和意大利轰炸机空袭了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格尔尼卡市。在3个小时的空袭中,四分之三的古城被夷为平地,数以百计的平民伤亡。根据当时的报道,此次空袭“在军事史上绝无仅有”,激发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幅反战油画的创作。巴塞罗那马约拉尔
-
文明新风扑面来
-
作者:
刘茗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区建设
招商引资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
胶州湾
价值观念
时间观念
城区道路
-
描述:
踏进胶州湾西海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座美丽的新城灿然屹立。一憧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城区道路宽阔畅通,广场、雕塑、绿地、花丛,交相辉映。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开发区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显得朝气蓬勃、信心百倍。人们很难想象,14年前的这里还是一片荒野渔村,改革开放带来了沧桑巨变。如今,这里展示给人们的已不仅仅是招商引资突飞猛进、经济总量连年翻番的骄人业绩,这座改革开放的新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是硕果摇枝、锦上添花。伴随着新区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开发区人的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时间观念、价值观念、效率效益观念应运而生。只需稍
-
学国画,更需学中国文化:与后学者谈画瓷画
-
作者:
皮香茗
来源:
江西画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研究中心
艺术家
江南民俗
艺术人生
艺术大师
陶瓷设计
景德镇陶瓷艺术
总监
南昌
-
描述:
怎样学习瓷画,我的体会是,要学国画,更要学中国文化. 首先是要学国画.原因是: 1、瓷画的画面,有不少是从国画中直接移植的.最著名的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其主题纹饰《鬼谷子下山》图,移植自元
-
访谈雕塑家杨奇瑞教授
-
作者:
杨奇瑞
张海军
一茗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性
教育
传统
技法
艺术语言
哲理
雕塑
-
描述:
杨其瑞教授认为,就雕塑,就视觉而言,不管是人是物,都是有生命意义的,重要的是如何去发现、感悟平常中的不平常,挖掘有启示性的精神。他的作品几乎没有手艺意义上的技法,几近于视觉上的辨证。雕塑艺术语言是一个综合体,包括内涵、意象、哲理和力量感,作为教育者,应注重“创”的价值。研究中国传统雕塑,不能只用西式教学中的技法和形式来解决,应把中西并置起来研究,才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
场域•能动性•双重反转-理察•塞拉《德克的豆荚》
-
作者:
徐玉茗
来源:
美术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能动性
双重反转
空间
感知
场域
-
描述:
美國後低限(Post-Minimalism)暨鋼鐵雕刻家理察•塞拉(Richard Serra),以場域建構出身體在作品空間中的能動性,並觀看雙重反轉的鋼板造形構成。藉鋼鐵表層持續性的生鏽變化,並利用觀眾身體在場域間產生的心理反應,化約了時間的因素,進行鋼鐵材質構作與觀念的整合,凸顯身體介於空間與作品的存在實感。本文聚焦於塞拉2004年的《德克的豆英》(Dirk's Pod)單一作品,分成「作品場域的建置」、「工業文化材料」、「作品解析」三段撰寫。並針對作品當中多體弧形的「造形發展」、流線形柱體的「構成」、空間定位的「裝配」、虛實交替的「感知」深入分析研究,凸顯塞拉獨特的當代鋼鐵雕塑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