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茅子芳】搜索到相关结果 1 条
-
龙生九子(四)
-
作者:
茅子芳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皇陵
汉白玉
鎏金
出土文物
炼油厂
墓葬
契丹
面具
首都博物馆
阿骨打
-
描述: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咳而似钟音”。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他的《长门赋》中是这样描写撼动金铺时的声响,犹如钟声那样洪亮好听。这里所说的“金铺”就是大门上面口衔门环的兽头,人们用它来叩门和由里向外拉门(关门)。中国古代的皇宫和大的府第,大门上都装有这样的衔环兽头。它的正名叫“铺首”。唐代学者李善注解:“以金为铺首也”。有关金铺一物,很多文献、古诗词中都有描写。古代地理书《三辅黄图》上记载汉未央宫时就有“金铺玉户”一词。西晋时代的文学家左思在他的《蜀都赋》中写到“金铺交映”。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过勤政楼》一诗中,描写“安史之乱”以后,兴庆宫的荒凉时写到“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铺”。由此可见,汉唐时期金铺是用于皇帝宫苑大门上的装饰物。 另外,历史上还有“铜铺”的记载,南宋时期词人姜夔在他的《齐天乐》中写到“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铺首到底是用金还是用铜做的,由于笔者是个业余文物考古爱好者,见识太少,至今我只见过铜铺、玉铺(纯为装饰用的)、铜鎏金、镀金的铺首,还没见过纯金做的“金铺”。我以为所谓的“金铺”就是铜鎏金的,只有铜铺,撼动时才能“声噌咳似钟音”。从金的物理性质上看,在金属中它的延展性较好,但硬度较低,连做首饰镶嵌都不能用纯金,否则会很易断掉。另外中国古代曾把铜称为“金”。 古代的铺首是什么样子呢?1966年在河北易县燕下都的老姆台以东出土了一件非常完整的战国时代用青铜铸造的铺首。这件铺首带环通长74.5厘米、宽36.8厘米,主体中间为鼻,鼻的延长部为环钩。鼻两侧有眉和眼,上端的耳和角是由两条螭龙组成。圆形的环上也铸有两条螭龙,造型生动活泼,动感很强。和同时代青铜器上的环钮有相似的地方,这是我见到的最早的一件铜铺。1986年在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中出土了一件兽面衔环的铜铺首,兽面威严,其形象就是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也是在徐州汉墓中还出土了一对鎏金铜铺首和一件玉铺首。 在陕西省兴平县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了一件西汉时代青玉四神铺首,这件玉铺首高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正面雕两只大眼睛,有鼻有牙,没下巴,四面雕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再有从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上也有铺首的形象,其形象却像牛头。 铺首到了明清时代被称之为“兽面”,列入“龙生九子”之一,名叫“椒图”。清代高士奇说它“九日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铺”。也就是说它长得和螺蚌一样,性格封闭,所以把它放在大门上负责关门。 明清时代的兽面和以上所说各时代的铺首在造型上变化很大,它不再像饕餮或牛头,而更像狮子头却又多了两只龙角,所以说它是龙生的又不成龙。由于头部是圆形,上颌与鼻突出,两腮内收,下半部被衔环挡住,外形呈扇形,很像海里产的扇贝的贝壳。大概是这个原因,所以说它“形似螺蚌,性好闭”。 清代的兽面头部周围长着和狮子一样的卷窝形鬃发,口中衔着扁平的锁状环,环上有条浮雕云龙图案。在宫苑大门、城门上的兽面,衔环与兽面是连在一起的,不能动,成为死环,完全成为装饰。其原因一是由于门大,兽面所在位置高,一般人根本够不着。二是,宫苑、城门不像屋门需要“随手关门”,是不常关闭的,就是关闭城门也是人在里面推门,用不着在外拉门。在外的人想进门也用不着叩动门环来叫门。小一点的门有的在兽面下面再装一个铁门环,专为拉门用。 兽面也好,铺首也好,这不过是门上的一个装饰。然而它却不是任何人家都可以随便使用的。明清时代对兽面的使用是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明会典》中规定:“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公侯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门屋三间五架,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正门三间五架,门黑油摆锡环。六品至九品,正门一间三架,黑油门铁环。”由此看来,有资格使用兽面的除了皇帝之外只有王侯和一品二品官员,三品以下的官只能用不同的门环了。 平民百姓家的门更需要经常开关,他们使用的叫“门钹”。门钹也是由铺首演变而来的,其形为乳状,像民族乐器中的铜钹,中间装有名叫“柏叶”门吊,吊下一般有云头图案,所以又叫云头环,用来叩门和向外拉门用。 如今现存的一些老建筑如王府、大寺庙与大宅门,还有很多新建的“古建”都不分品级一律安上了“金铺”,造型也是五花八门。原有古建上的兽面已在十年动乱中被视为“四旧”被革了命,如今真正明清时代兽面已经不多了。 作为“龙生九子”之一的“椒图”,不论它原来叫铺首还是叫兽面,也和其他龙子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与它的兄弟鸱吻、嘲风一起共同装饰着我们民族的建筑。古代的封建统治者用它们来炫耀自己的高贵地位和威严,成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但在今天看来它们却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责编付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