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吉林美术整体实力的展示
作者: 于维范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宣传部   吉林省   中国画   版画   美术作品   油画   中国美术馆   整体实力  
描述: 由中共吉林省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文联共同主办,吉林省美协承办的“白山松水——吉林省美术作品晋京展”于年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共展出吉林省优秀美术作品116件,囊括了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等画种。
快乐的国庆节
作者: 范子宣   来源: 小星星(低年级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桥梁   幻想   小偷   手机   火柴   雅鲁藏布大峡谷   拍打   河水   朋友   圣诞节  
描述: 国庆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一起到文化宫广场参观。那里人山人海,到处是鲜花的世界:有用彩灯点缀,用鲜花拼成的房屋、井架、动物等各种各样的图案,灯光闪闪,吸引着游人不时停下来观看。原来的滑滑梯上铺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正中间用金黄的千层菊摆成的“祖国万岁”四个金灿灿的大字,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显眼和漂亮。 广场的左右两边摆满了鲜花和盆景,有佛手、蝴蝶兰、幸福树、麒麟(qí lín)掌、迎客松、金钱树……这些鲜花和盆景像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也像一群快乐的孩子在为祖国妈妈的生日唱歌跳舞。
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露天边坡下部老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作者: 赵洪颖   范才兵   王春升   孙世国   来源: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EH   采空区   电阻率   4电磁成像系统  
描述: 老煤窑位于露天边坡下部,致使矿山生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确定老采空区的位置,应用EH-4探测方法进行了现场勘查。本文主要介绍了EH-4的原理与判别老煤窑是否存在的分析方法,结合勘查实例中所测得的图像和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确定采空区在边坡下的位置,以便为安全生产提供决策依据,对同类老采空区探测与确定具有借鉴意义。
假冒的,可不仅仅是书画
作者: 范美俊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ZST系微波陶瓷   介质振荡器   低烧结温度  
描述: 假冒的,可不仅仅是书画
生命的姿态:贾涤非绘画新呈现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艺术道路   中国艺术   当代艺术   技法   吉林省   表现主义   绘画   作品   艺术学院  
描述: 在从1980年代发展起来的当代艺术中,贾涤非的形象似乎处在一种"出"与"入"和"深"与"隐"的状态之中。他的作品不时出现在各种展览上,他的艺术面貌也早为人所识,但他并不追随艺术时尚的变化,因而又时而隐匿在潮流的边缘地带。这次,他的作品得以结集出版,这为我们在整个当代艺术图景中认识他的艺术道路提供了契机,也得以缕析他的艺术迷宫般的结构的创造动机与表达的方式。
嵌入分形频率选择表面的低频超薄吸波层的设计
作者: 范跃农   聂彦   廖章奇   王鲜   龚荣洲   来源: 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波吸收材料   分形   频率选择表面   低频  
描述: ,可以在1 GHz得到一个–3.49 dB的反射率峰值,最大反射峰值可达–9.35 dB,这时的样品厚度是1.8 mm.本研究为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向低频段的拓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为有源头活水来:中航工业昌飞构建学习型组织纪实
作者: 范飞虹   来源: 中国军转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内容   企业文化   相结合   创新发展   学习型组织   科学发展观   领导干部   政治理论学习   直升机   党委中心组  
描述: ,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倡导"领导干部要成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构建学习型组织,为绘就直升机做大做强的宏伟蓝图、实现富民强企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查拉路甫石窟 吐蕃第一窟
作者: 范久辉   李初初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石窟艺术   艺术价值   摩崖造像   松赞干布   石刻造像   吐蕃王朝   石窟寺  
描述: 查拉路甫石窟寺开凿于松赞干布时期,是早到西藏吐蕃王朝早期的石窟,有“吐蕃第一窟”之美誉。窟内古老的石刻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不仅为西藏众多的摩崖造像、泥塑像、壁画、唐卡等提供了断代依据,而且极大丰富了我国石窟艺术,是全面认识我国石窟艺术面貌的重要材料。 在拉萨河不宽的冲击平原上,突兀的红山和药王山格外醒目,两山原本相连,后因修建市区公路而中断,形成对峙、呼应之势。“长”着布达拉宫的红山自古以来是信徒们灵魂安放的所在,是旅游者的视觉焦点。无论是转“泽廓”匆匆而过,口中不停念诵着六字真言的信徒,还是熙熙攘攘莫名惊诧激动的旅游者,似乎都吝啬对近在咫尺的药王山投入关注,更不用说药王山里面的查拉路甫石窟了。 顺布宫观景台下面很低调的“鲁甫岩寺”招牌所指示的方向,穿过路边刻玛尼石的艺人们弄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几间玲珑雅朴的佛殿镶嵌在陡峭的岩石上。很难想象,在噪动与欲望的闹市中心,竟有如此安宁之地,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石窟寺,透着老年人般的豁达与平和。 鲁甫岩寺中的查拉路甫石窟,开凿在距地面约20米处的崖壁上,有用泥石彻成的台阶连接上下。石阶的外侧用铁栏杆围成,以避上、下山的香客们滑坠。
乃甲切木石窟 远去的曼荼罗
作者: 范久辉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藏   石窟   实物资料   曼荼罗   发展史   金刚   参考价值   佛教艺术  
描述: 乃甲切木石窟的发现,对探讨西藏早期佛教艺术、佛教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乃甲切木石窟和恰姆石窟以雕塑形式供奉金刚界曼荼罗的做法,为探讨金刚界曼荼罗在西藏境内的传播、藏传密教思想的发展等问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深远意义。 在2007年公布的《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关于公布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乃甲切木石窟寺的资料很简单,年代为唐代,位于日喀则地区岗巴县昌龙乡。石窟发现于1990年,是首次通过考古调查在卫藏西南部发现的佛教石窟寺遗存。而距离乃甲切木石窟寺仅几十公里远的恰姆石窟就幸运了,2008年8月,日喀则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定结县开展“西藏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之时对恰姆石窟开展专业考察和记录,不到一年,2009年,恰姆石窟寺就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被重视的时间不同,可这两处石窟都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中、印、尼三国边境,相距不远,甚至天气好时,在恰姆石窟的山顶,能看到乃甲切木所在的山体。与地理环境相似的是,两石窟最精彩的部分都是以雕塑形式供奉金刚界曼荼罗!说明在这两个石窟之中,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延续且富有活力的文化互动空间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浅谈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的美学价值
作者: 范敏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乾隆时期   宫廷   艺术成就   紫砂泥   紫砂壶   造型艺术   装饰手法   表面装饰   制作工艺   乾隆皇帝  
描述: 紫砂装饰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感染力的艺术。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宜兴紫砂茗壶的造型艺术丰富多彩,装饰手法空前多样化。除底部铭刻甲子年款及作者署号外,紫砂壶的表面装饰有泥绘、珐琅彩、加彩、堆泥、浮雕、簇花、印贴、粉彩、炉均釉、镂空等工艺手法,因器思变、层出不穷。当年乾隆皇帝曾说过"君不可一日无茶",出于皇室喜好、迎合宫廷奢侈繁缛的风尚,紫砂壶的设计日趋华丽,并注重以诗画来装饰紫砂壶艺,从而增强茗壶本身的文学美感,制作工艺由此日益精致。这时期的泥绘及彩绘装饰的紫砂壶深得宫廷的钟爱,也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泥绘是用泥浆堆绘的特殊装饰手法,以绘代工、以绘代笔,融诗、书、画诸艺术于一体
< 1 2 3 4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