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范】搜索到相关结果 1277 条
-
介绍江西新近发现的两件元代青花瓷器
-
作者:
范凤妹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龙纹
底径
壁饰
介绍
省博物馆
折枝
元代青花瓷器
口径
江西
-
描述:
江西省博物馆藏有两件元代青花瓷器:一为青花折枝莲纹(匚也);一为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现介绍如下: 青花折枝莲纹(匚也) 1986年江西鄱阳县
-
试论明代洪武官窑的设置
-
作者:
范勇
来源:
长江文明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洪武
官窑
古陶瓷
明代
-
描述:
官窑的设置时间虽开始于洪武二年,但时断时烧,直至洪武二十六年才正规起来;并对烧造御用瓷器的三地官窑的品种、器型、胎釉、纹饰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揭示了洪武朝官窑瓷器的发展变化,证明洪武官窑的设立和规范的发展过程。
-
生活是一块面科
-
作者:
范泽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小学五年级
《背篼》
-
描述:
一直忘不了一篇名叫《背篼》的文章,那是我小学五年级时读的课文。“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未了。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背羞五彩的晚霞归来了。
-
生活是一块面料
-
作者:
范泽木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气
茶
房子
-
描述:
一直忘不了一篇名叫《背篼》的文章,那是我小学五年级时读的课文。 “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了。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背着五彩的晚霞归来了。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林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那时年少,热爱它,仅仅是因为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优美。直到长大了,才知道那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五彩的晚霞,温柔的晚风,潺潺的流水,纷飞的归鸟,这些“朋友”让打柴少年的生活充满诗意。平凡的山里生活,却让他剪裁出了别样的诗情画意,就像寻常的土壤里忽然长出了一朵绮丽的花朵。 我有一个朋友,工作很辛苦,一年到头奔波在日晒雨淋里。
-
羟基磷灰石料浆流变性及注浆成型工艺的研究
-
作者:
王辛龙
陈欣
罗龙
范红松
张兴栋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料浆
羟基磷灰石
流变性
注浆成型
-
描述:
选用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甲基纤维素等为分散剂,研究其用量对羟基磷灰石(HA)陶瓷料浆流变性能和电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浆都呈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其中添加0.5%甲基纤维素的陶瓷料浆具有较高的Zeta电位值(70 mV),同时具有优良的流变性和触变性.并对不同分散剂稳定料浆改善其流变性能的可能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制得了高流变性和触变性的HA料浆,研究了双氧水发泡成型工艺所得的粗坯体及高温烧结体的显微结构.通过该工艺所获得的HA样品孔壁较薄,孔径分布均匀.
-
一种永久性光刻全息图
-
作者:
李克宽
范诚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息光学元件
全息术
银盐
郭履容
全息图
反衬度
记录介质
衍射效率
重铬酸盐
玻璃基底
-
描述:
普通全息记录介质所记录的全息图,由于受到记录介质本身特性的限制,难以产生高质量的全息图.银盐干板所记录的各种漂白全息图,残留银微粒大大降低了全息图的透明度,并直接影响了全息图的衍射效率;用重铬酸盐明胶或光致聚合材料,虽然所制的全息图在透明度及衍射效率上大大优于普通银盐干板,但其特性不稳定,密封保存要求严格,难以长期保存.这些全息图直接记录在胶膜上,容易损伤,限制了它的推广和应用。为此,我们提出了直接在玻璃基底上形成浮雕型的永久性全息图
-
西秦会馆木雕艺术价值初探
-
作者:
范鸿雁
邹伟民
来源:
四川建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艺术价值
西秦会馆
-
描述:
丹楹刻桷,美轮美奂,精雕细刻,独树一帜。四川自贡西秦会馆木雕数量巨大,技艺精湛,保存之完好,确保了会馆建筑木雕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五彩斑斓湘风味
-
作者:
范智伟
来源:
四川烹饪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斑
陈皮
风味
红烧
豆腐
肥肠
-
描述:
干香陈皮骨;石门肥肠钵;乡村豆腐;好吃鸡;红烧公乌龟
-
论邛窑对唐代成都经济的影响
-
作者:
范仲远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经济圈
成都
邛窑
唐代
-
描述:
成都以西约六十公里处的邛崃古窑遗址,以“开中国彩瓷之先河”的历史地位,揭开了中国陶瓷从崇尚自然、效法自然,向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彩瓷方向发展的美丽篇章,为中国古陶瓷业的发展描上了辉煌的一笔,也为唐代成都的经济兴盛带来了繁荣。通过邛窑就唐代成都陶瓷经济发展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历史上成都被称为“扬一益二”经济繁荣的重要成因。
-
三星堆青铜雕像与西亚上古雕塑艺术比较
-
作者:
范小平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青铜器
雕像
三星堆遗址
西亚
雕塑艺术
青铜文化
青铜人像
青铜像
广汉三星堆
-
描述:
三星堆青铜雕像与西亚上古雕塑艺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