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范】搜索到相关结果 1068 条
-
高职工笔画课程项目教学法实践探析
-
作者:
范菽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高职
工笔画课程
-
描述: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工笔画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方法,并以工笔花鸟画的临摹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
“穿行·裂变”:傅新民现代艺术展览暨学术研讨会
-
作者:
殷双喜
刘骁纯
范迪安
奚静之
贾方舟
苏叔阳
谢春彦
邱志杰
宋伟光
刘龙庭
刘传铭
李忠信
赵树林
徐里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画
裂变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中心
现代艺术
展览
艺术创作
雕塑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傅新民,号新萌,1949年6月生于江西南昌,现就职于中国厦门。从事绘画、雕塑艺术创作四十余年,现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被中国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集美大学艺术学院、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
“穿行·裂变”:傅新民现代艺术展览暨学术研讨会
-
作者:
殷双喜
刘骁纯
范迪安
奚静之
贾方舟
苏叔阳
谢春彦
邱志杰
宋伟光
刘龙庭
刘传铭
李忠信
赵树林
徐里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邱志杰
装置艺术
艺术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
现代艺术
中国厦门
工艺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当代艺术家
雕塑艺术
-
描述:
傅新民,号新萌,1949年6月生于江西南昌,现就职于中国厦门。从事绘画、雕塑艺术创作四十余年,现为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被中国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集美大学艺术学院、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
中国文化元素对现代油画艺术的影响探究
-
作者:
范译匀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文化元素
中国精神
-
描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油画传入中国,其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无处不受到中国文化元素的影响。油画艺术在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熔炉中壮大发展,具有崭新的气质与独特的中国化面貌。
-
油画空间的平面与纵深
-
作者:
范峥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视学
拉斐尔
空间的
平面感
巴洛克绘画
三维立体
空间状态
历史时期
抽象表现主义
绘画空间
-
描述:
在西方油画的传统中,对空间的描绘历来已久,由于绘画空间的表现依附于画板的平面,只能以二维的非触知空间状态出现,画家通过透视学、光学理论等严谨的技术体系表达出真实的三维立体幻景。绘画空间的平面和纵深的营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各有侧重,为了向观者施加特定情感和理念的影
-
浅谈建阳工笔画的构图形式
-
作者:
范朝红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动感
审美习惯
斜线构图
艺术思想
静感
建阳
现代艺术
画面结构
画中
文化多样化
-
描述:
福建省建阳市工笔画院成立于1991年10月,已经走过整整二十年的历程,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工笔画也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工笔画的复兴与繁荣,快节奏和多元化,使得人们的审美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工笔画在表现上也有了新的时代特征,无论是在色彩、材料、工具都丰富了许多,在构画上也有了更丰富的诠释,因为构图形式的创新也是时代进步必然,现代工笔画对构图的重新审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建阳工笔画如何能在这视觉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清醒地认识自身
-
浅谈建阳工笔画的不足与提高
-
作者:
范朝红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阳
淡彩
历史传承
艺术奇葩
惠崇
水墨写意
中国书画
潭城
国画颜料
日本画
-
描述:
福建建阳市位于武夷山南麓,别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是宋代著名画家黄齐、惠崇故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哺育了一朵民间艺术奇葩——建阳工笔画。1991年10月建阳工笔画院成立后,建阳工笔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业余画师,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自1991年以来,有300多件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多种展览,获奖作品50多件,许多作品流传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多年来,获得了不少的荣誉,建阳也由此获得文化部命名"中国书画
-
探讨中国画的形式语言
-
作者:
范丽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
笔
墨
-
描述:
中国画是一门内容丰富的绘画学科,按内容分有山水,花鸟和人物。按方法分有工笔和写意。不同内容所采用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别。文章把中国画的形式语言归纳为笔、墨、色。笔,所表现的就是变化丰富的线。墨,并不是指单纯的黑色,墨分五色。"用墨"是一种如何巧妙运用墨的方法,它主要体现在墨的色彩变化和干湿变化上。中国绘画的设色,在中国绘画敷彩中有特殊的作用。中国画笔墨色的共同要求是,为神形而用,"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最后达到作品的最高艺术境界"气韵生动"。笔、墨、色,是在画家思想感情的支配下而运用的,脱离画家的胸次,脱离作品的内容,无内在美的丹华耀目,即单纯的笔墨色彩,是不能成为审美对象的。
-
论郑板桥题画诗的艺术特色和价值:读《郑板桥集》有感
-
作者:
范杰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兰
竹
价值
风格
郑板桥题画诗
-
描述:
郑板桥是清代中期一位集官员、艺术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时人以"郑虔三绝"称之;他以其"怒不同人"的姿态活动于历史舞台上:"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徐悲鸿称赏郑板桥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郑板桥题画诗创作的数目是相当巨大的,其大部分作品作于1753潍县罢官到1765年在扬州卖画期间。郑板桥题画创作的艺术形式五彩斑斓,丰富多样。其创作题材、创作体裁以及创作特色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郑板桥题画诗的赏析来揭示、挖掘蕴含在其中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
二十世纪中国雕塑学术论文集
-
作者:
范迪安 许江主编
青岛雕塑艺术馆编
来源:
青岛:青岛出版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雕塑(学科:
文集)
-
描述:
本书收《从宁缺毋滥说开去——浅谈当前城雕的几个问题》、《刘开渠与中国雕塑》、《重塑何为》等40多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