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范式与失范之间:孟宪文油画艺术读解
作者: 胡师正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意识   油画艺术   艺术发展   艺术本体论   艺术自律   生活方式   读解   中国油画  
描述: 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短暂历史,基本完成了油画艺术自律、他律特征的全面尝试。无论是神性创造的宗教意识整合力量的酒神崇拜,还是启蒙时代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规范;抑或是满足性的理性概念的艺术本体论;无论是取得极大成就并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为特征的主体自由的现代性的庞大
圣洁的高贵 纸样的人生——曾传兴油画语境解读
作者: 胡师正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语言   圣洁   语境   解读   古典主义   人生   审美理想   油画  
描述: 欧洲古典主义画风在繁荣兴盛了百多年后,在新的流派不断涌现之时,似乎沉寂衰落了下去。但作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流派和画风,并没有终结其对人类审美理想的贡献,对绘画领域顽强地持续不断地影响。在中国,几代绘画艺术家,他们中的许多佼佼者,一直在古典主义画风的经典油画语式中追寻、探讨,从中吸取精华,试图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绘画语言。早先有靳尚谊,后有杨飞云、王沂东的成功学习消化与创造,现有年轻画家曾传兴锲而不舍地吸收与转化。而曾传兴是后起学习、继承和研究古典画风的优秀者。曾传兴早年的诸多作品如上世纪90年代的《佤女》(1996年)、《稻草人》(1997年)、《来客》(1999年),基本上是属于中国古典写实主义油画的路子。但其中已有了自己对古典主义的较为深切的理解。进入新的世纪,曾传兴在已有的实践基础上,似乎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油画表现语言。2003年至2007年画出了一批以纸新娘为代表的作品,以后不断地积累表现,初具雏形的完成了自己第一阶段
美术作品中舞蹈题材的双向审美效应
作者: 胡师正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艺术   造型性   青海大通县   舞蹈动作   舞蹈造型   舞蹈   题材   审美优势   审美效应   美术作品  
描述: 从艺术史的现有资料看,似乎美术比舞蹈形成的时间要早。因为我们看到了公元前三万年至一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雕塑、骨刻、石刻、岩画、壁画图案等美术作品。而最早记载“百兽率舞”舞蹈的书籍只不过是二千年前的《尚书》,即使是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墓地发掘出的舞蹈纹陶盆,也只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比美术还是晚万多年或几万年。但是,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考察,舞蹈的产生要大大早于美术,它是伴随着劳动生产一道产生,是世人公认的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这些最早的舞蹈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了。而恰恰是后起的美术这种艺术形式保留下了比较早的舞蹈形式。有形的美术作品把转瞬即逝的舞蹈动作固定下来,使我们得以窥见早期舞蹈的一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