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要学习“珠山八友”求变创新的精神”
作者: 继梅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珠山八友   学习   景德镇   瓷器   精神   创新   价位   拍卖市场  
描述: 近年来,景德镇明清御窑瓷器拍卖高潮不断,价位屡创新高,但也意味着它的升值空间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因而拍卖市场出现了民国精品瓷,尤其是珠山八友瓷受到追捧的局面。有报道称,进入新世纪珠山八友瓷卖价涨幅一年比一年大。如王大凡所绘的一苇渡江瓷板在1990年的价位
仿古瓷古今谈
作者: 邵继梅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窑红   陶瓷有限公司   复制业   古瓷   西方国家   唐窑   瓷业   陶瓷工业   颜色釉   景德镇陶瓷  
描述: 仿古属艺术品仿真复制范畴。国外艺术仿真复制业已成为消费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西方国家,无论在政府办公室、大酒店、大宾馆,还是写字楼、客厅、卧室,随处都可以看到艺术复制品。我国仿古之风,早在宋代就很盛行,当
洁雅尚工笔 萍卉自传神——刘洁萍粉彩工笔花鸟画赏论
作者: 邵继梅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洁萍   工笔花鸟画   粉彩   景德镇陶瓷  
描述: 粉彩工笔花鸟画是景德镇陶瓷的传统装饰形式之一,并极负盛名。工艺美术师刘洁萍师承著名陶瓷美术家汪以俊门下,并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瞿筱翔的真谛传授,于粉彩工笔造型,淡色敷彩形成“笔恭而意纵,色清而恬淡”的艺术个性。终在从事粉彩花鸟画的中青年技艺人员中脱颖而出。
笔墨当随时代
作者: 邵继梅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感   现代生活   艺术家   陶瓷文化   艺术大师   时代特征   陶瓷艺术   现代人   作品   时代风貌  
描述: 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景德镇12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陶瓷作品展”,21位大师同时同地与上海藏家零距离面对面交流,200多件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直接呈现于上海大众面前,并得以鉴赏。其品位之高,效应之好,在陶瓷展览史上尚属首次。
瓷器应该署厂名
作者: 邹继梅   来源: 企业经济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美   景德镇   价格高   地名   建议   订货会   日用瓷   生产厂   国内外   瓷器  
描述: 在1988年的景德镇内销日用瓷订货会上,外省、市有的代表建议景瓷底款不要千篇一律,应标出地名和生产厂名。我认为这一建议很好,值得有关部门重视和采纳。景德镇瓷器以质优形美闻名世界,在国内外即使价格高一点人们也愿买,许多家庭和酒楼餐厅以备有景瓷为荣。但是,据一些资料和有关人士反映,
“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瓷器漫谈
作者: 邵继梅   来源: 价格月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景德镇   封建社会   青花   瓷业   我国古代   瓷器  
描述: 瓷器,是我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提起中国的瓷器,人们就会想到瓷都景德镇。景德镇原名新平镇,“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远在二千年前的汉朝,就开始生产陶器。到了唐代,因瓷窑移聚到昌江南岸,遂改名昌南镇,当时烧制的白瓷晶莹如玉,称为“假玉器”。北宋景德镇年间,真宗皇帝赵恒派遣官吏来此监制宫庭用瓷,底部书写“景德年制”字样,由于这种瓷器“土白质薄,光致茂美”,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元明两代,北方名窑在统治者践踏下相继荒芜,大批窑工南下,景德镇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到了清代,制瓷技巧日臻完善,在康熙、乾降时期,已达到封建社会空前未有的水平,堪称景德镇的“黄金时代”。
传承与创新
作者: 邵继梅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陶瓷艺术   中国画   民族传统文化   装饰形式  
描述: 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工笔画是陶瓷最早的装饰形式,在中国画中,属于工细一类的画法.就是使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像,它与写意对称。我国自有绘画便是工笔重彩,古代把重彩使用的颜料"丹青",作为绘画的代称。盛唐时期,艺术思想比较解放,写意逐渐兴起,开拓了宋代画坛工写并重、彩墨交辉的新局面。因而瓷上绘画也有工笔与写意之分。工笔粉彩是在清代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产生,至雍正朝成熟的一种釉上装饰。由于它色彩绚丽、形象逼真,而且具有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的风格,有东方艺术之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已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从事工笔粉彩设计、绘制工作,创造出许多富有个性的杰出作品。例如,上世纪60年代初,陶瓷美术家汪以俊创作的大瓷板画"六鹤同春",布局采取金角银边构图形式,鹤、石、花、松、枝叶交错,穿插自然,虽丰满而不繁褥,多而不乱。尤其是各种
狗年寄语
作者: 邵继梅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栏目   陶瓷史   艺术人才   艺术鉴赏   陶瓷研究   大师   不足   画风   评论文章   景德镇陶瓷  
描述: 1986年创刊的第一期《陶瓷研究》用了我一篇短文,后来陆续发表过几篇稿子。光阴似箭,20年过去了,《陶瓷研究》今非昔比,无论版面、栏目、文章、图片,均起了量和质的变化。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密集如云,国家级大师、省级
收藏新宠:中南海用瓷
作者: 邵继梅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景德镇   日用陶瓷  
描述: 题释:“中南海用瓷”,系指景德镇在“文革”中专为毛泽东主席设计、制作的生活用瓷,当时既被称为“主席用瓷”,又被称为“中南海用瓷”。 “7501”任务 1974年夏,我国重点产瓷区江西景德镇、湖南澧陵、山东淄博,同时接到中央指令,为毛泽东主席设计、制作生活用瓷。要求这批瓷器能代表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三地产瓷区的政府立即
返朴归真话陶瓷
作者: 邵继梅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地域性   民间艺术   民族性   艺术特征   返朴归真  
描述: 民间青花本属民间艺术,它根植民间的土壤,来自民间,用于民间,具有土与火的艺术特征,蕴藉了民族性、地域性和鲜明性的个性。景德镇明代民间青花的勾勒用笔,随意挥就,龙飞凤舞,如书狂草,简洁动人,寥寥数笔构成佳作。清代到民国时期的灰可器用的是下脚料,制作粗糙,故又叫渣胎瓷,它具有适合广大民众朴素的审美情趣,成为民众所欢迎的乡土艺术。灰可器的纹样装饰,在民间传说不一,有说它象茶花、有说象秋苇、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