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秋】搜索到相关结果 896 条
-
童心常在 艺术长春——记陶瓷美术教育家、陶瓷雕塑家毛龙汲先生
-
作者:
汤鸣皋
裴秋秋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童心
教育家
陶瓷材料
陶瓷雕塑
江苏省
陶瓷设计
陶瓷艺术
陶瓷美术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童心常在 艺术长春——记陶瓷美术教育家、陶瓷雕塑家毛龙汲先生
-
新“墨”骨工笔画:浅析邢小刚“墨马”艺术魅力
-
作者:
顾石秋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
艺术
新墨骨
创新
墨马
-
描述:
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马"始终贯穿其中,自人类猎马食肉开始,马与饲养、劳作、运输、战争、经营、科技、文化等相联系。从战国的"青铜马",秦朝的"兵马俑",西汉引进的"汗血宝马"到唐朝的"昭陵六骏"直至今日马的一种文化与精神的象征,马在整个人类文化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介绍邢教授的艺术创作背景,以及他的新"墨"骨工笔画的定位与创新性,阐述了邢教授如何通过墨色来展现自己的创作技法,从而探讨了他新"墨"骨工笔——墨马的艺术魅力。
-
浅析“拟像”对视觉审美习惯的改变及冷思考——以3D、4D、全息摄影技术的运用为例
-
作者:
张琳秋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审美
冷思考
全息摄影
“拟像”
3D技术
4D技术
-
描述:
视知觉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人类获得外界信息时,80%是来自视知觉的功劳。为此人类在传达的过程中,很注重视觉表达方式,做出了诸多努力。从书写、印刷文字为媒介,到以绘画、雕塑为表现形态,到相机照片的出现,到后现代语境下的“图像盛世”,再到当下因3D,4D,全息摄影技术带来的“图像”向“虚拟图像”的转变。“拟像”对“图像”和非视觉领域的广泛殖民,深刻而普遍的虚拟图像化让世界被把握为“拟像”。今当人们狂喜于技术之维带来的“拟像时代”的惊喜连连时。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新的事物,需要的不是对新事物的盲目追捧,而恰恰应是冷思考。
-
中俄冰雪题材油画创作技法比较研究
-
作者:
宋雷
吴秋萍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冰雪题材
研究
创作技法
油画
-
描述:
中俄美术交流在国家美术发展战略中处于优先发展地位,跨界美术交流和比较研究与国家的外交战略、文化政策等问题紧密相关,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以及中俄关系的升温,中俄冰雪题材油画创作技法比较研究问题的推动与互动,促进中俄美术交流与合作,成为目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
黑龙江地域油画风景创作研究感悟
-
作者:
吴秋萍
宋雷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龙江
地域风景文化
油画风景
创作感悟
-
描述:
油画由国外传入中国,经过历史的沉淀,已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构成之一。中国油画因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地处中国东北边缘的黑龙江是一个有丰富地方特色资源的大省,油画风景创作底蕴深厚。本文凝集黑龙江地域独特风景与地域文化特点对油画风景创作进行研究,并结合感悟对黑龙江地域油画风景创作未来发展做出美好展望。
-
俄罗斯当代油画家西多罗夫的艺术特色
-
作者:
吴秋萍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西多罗夫
乡村风景
创新
-
描述:
本文介绍了西多罗夫的一些成就和生平,对西多罗夫的一些著名画作进行了欣赏与分析,并分析了西多罗夫的艺术特色。西多罗夫从小就非常喜爱美术,他成长于俄罗斯中部地区的一个农村。西多罗夫在15岁的时候就进入了莫斯科中等美术学校,然后又到列宁格勒美术学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深造,在这之后,西多罗夫又进入了苏里科夫美术学院。在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毕业后,西多罗夫便出国访问,期间参加了很多画展,正式成为了美协的一名成员。西多罗夫擅长油画,其在油画上的造诣是旁人无法企及的,他的画多是描写乡村的生活或是景物的,通过描画乡村风景以及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他的画风总是透露着淡淡的清新,像一首诗、一首歌,沁人心脾润物细无声。用心去体会他的画作,总是会有一丝不一样的感觉。他的作品多注重创新,用心去创作。他创造了俄罗斯当代风景画的奇迹,其画作必然同其他人的作品有所不同,这大概就是艺术家由画作对内心的表达。
-
巴秋 夜游塞纳河
-
作者:
巴秋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游艇
开动
巴黎圣母院
法国
夜游
地道
河水
雕塑
深褐色
葡萄酒
-
描述:
据说,法国葡萄酒堪称是世界上最好的萄葡酒。夜游塞纳河,就如同饮啜一杯地道的法国葡萄酒,醇味绵长而浓烈。凭10美元一张票的价格,我们鱼贯上了游艇。游艇不算繁华,但颇为宽敞,且清爽,分上下两层。露天的上层,仓内的下层,以及两边舷边,均有座位,能容纳百多号游客。游艇缓缓开动了。首先感觉河水的颜色起了变化。原先在夜色下,静静的塞纳河水呈深褐色,并显得很稠。船开动后,舷边的灯亮了,映照在河面上,
-
申胜秋油画作品选登
-
作者:
申胜秋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油画家
教授
作品选登
优秀作品
印度之行
写生
-
描述:
原中央美院油画教授,是一位对艺术执着、勤奋的油画家,为艺术教育呕心沥血的教授,他英年早逝,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在这里刊登他的[印度之行]部分写生作品,仅此表达对他的怀念。
-
盖州皮影艺术
-
作者:
张秋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手法
造型原则
夸张
盖州
艺术家
辽南
艺术形象
造型艺术
民间剪纸
艺术形式
-
描述:
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人。盖州早在明末便成为辽南皮影艺术的中心,清代已达鼎盛时期。盖州皮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了绘画、雕塑、民间剪纸和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的丰富养料,以大胆的想象和富有夸张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创造了千姿百态、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并逐渐形成了盖州皮影的特点。从盖州皮影收藏家张永夫先生的4000多件皮影珍品来看,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各类大小场片、道具,应有尽有。如,横贯影幕上方的大彩帘,刻有二龙戏珠等
-
油画的“水性”之美
-
作者:
班宁秋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美学观
意境之美
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画艺术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美学
现代美术
骨法用笔
中国美术
-
描述:
油画,顾名思义,是用油来调和颜料作画的。色彩粘稠饱满、鲜润艳丽、丰富厚重。而用水调和的颜料,润泽、通透、飘逸自然,内含中国美学特有的意境之美。油画的水性,是指用稀释剂来稀释油画颜料,使之形成“水性”的颜料特性。油画和水性绘画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便是水性油画最显著的特点。油画作为外来绘画品种自20世纪初引进中国以来,经百年发展,已与中国的美学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在夯实中
<
1
2
3
...
34
35
36
...
88
89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