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电影“渲染”的方式及功用
-
作者:
张秋芬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听语言
电影“渲染”
时空转换
-
描述: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独特的表现方法,不同的表现方法决定了其不同的艺术魅力。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之后的“第七艺术”,它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独特方法。本文拟从电影的色彩、运动、细节,以及时空的转换等方面论述其对电影“渲染”的方式和功用。
-
城镇居民吸烟危害意识调查
-
作者:
王艺蒙
周金蕙
王智
徐丽玲
郑有堂
叶小英
彭婉秋
来源:
养生保健指南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危害意识
吸烟
-
描述:
通过对遂宁市大英县城镇居民对烟草的意识调查,反映群众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情况,突出吸烟的危害,引起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吸烟并发症,从而对吸烟危害提出健康引导意见和建议.
-
釉相与心相
-
作者:
吴秋发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药罐
德兰
彩墨
如痴如狂
绘画语言
色釉料
西方现代派
艺术形式
绘制过程
艺术氛围
-
描述:
德兰说:“颜色是火药罐,直接整颜色才强烈,造型是用来突出色彩的,抽象变形也是次要的,都必须服从色彩的构图。”2009年初,朱永培来到瓷都景德镇,立刻就被景德镇的艺术氛围所感染。在景德镇,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堂,迷上了陶艺,如痴如狂。此前,朱永培从事了近三十年的油画和彩墨的创作,深受印象派之后的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西方现代派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
-
古彩新韵
-
作者:
吴秋发
来源:
检察风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学院
釉上彩
窦衍
设计艺术学
新韵
宁钢
心态平和
填色
作品创作
古彩
-
描述:
古彩瓷是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被世人赞誉为“美在大红大绿而继传统,妙于古香古色而续前生”为了理想中的绘画艺术,窦衍英2001年考取了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专业,远赴他乡求学,开始了全面系统的陶瓷艺术学习。大学四年窦衍英在陶瓷绘画基本功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愈发感受到了陶瓷的神奇和魅力。经过
-
明清时期德化青花瓷纹饰鉴赏
-
作者:
陈秋燕
来源:
东方藏品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山东省
美术学院
艺术大师
陶瓷艺术
副会长
陶瓷工业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悠久,具有燃料充足、水源丰沛、交通便利和瓷土富足等优势,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业生产区和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是我国南方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
-
情系粉彩山水画
-
作者:
陈思豪
吴秋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者乐水
青绿山水
仁者乐山
中国绘画史
陶瓷绘画
粉彩瓷
阳光雨露
蜿蜒起伏
展子虔
水墨山水
-
描述: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山水美景,是大自然的馈赠,每当我们的心灵聚焦某种困境时,就敞开胸膛走进山水。让山水的自然景观,赋予灵魂悠闲自由,给精神滋养启迪
-
张秋桔
-
作者:
张秋桔 Zhang Qiuju
来源:
艺术沙龙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业余爱好
艺术沙龙
黄塘
金环
玉泉
中国画发展
-
描述:
好的艺术品是没有界限的,它们所流露出来的气息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西画借助色彩,中国画借助笔墨。《艺术沙龙》:怎样理解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关于时代性,你有什么看法?张秋桔:传承有序
-
构形·造势·传情——我的雕塑创作的表现方式
-
作者:
庄秋阳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形
传情
造势
-
描述:
根源于作者内心情感的雕塑才有进入观众内心的可能。本文论述了在当代各种艺术主张纷繁呈现的境遇下,为何雕塑以及创作者面对自身的雕塑定位问题。试图从雕塑的本体语言入手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进行论题的简述。本文作者对阅读历史的酷爱以及对大自然造化的关注,触发的创作的意念,传达心中情感的冲动也就是创作的先机,立意在先。构形造势是雕塑重要的表达方式,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实现方法。从社会历史系统中考察雕塑艺术所处的位置,以便清楚其所产生的原因和目的,认识艺术发展规律,为创作实践指明方向。
-
浅析“拟像”对视觉审美习惯的改变及冷思考——以3D、4D、全息摄影技术的运用为例
-
作者:
张琳秋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审美
冷思考
全息摄影
“拟像”
3D技术
4D技术
-
描述:
视知觉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人类获得外界信息时,80%是来自视知觉的功劳。为此人类在传达的过程中,很注重视觉表达方式,做出了诸多努力。从书写、印刷文字为媒介,到以绘画、雕塑为表现形态,到相机照片的出现,到后现代语境下的“图像盛世”,再到当下因3D,4D,全息摄影技术带来的“图像”向“虚拟图像”的转变。“拟像”对“图像”和非视觉领域的广泛殖民,深刻而普遍的虚拟图像化让世界被把握为“拟像”。今当人们狂喜于技术之维带来的“拟像时代”的惊喜连连时。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新的事物,需要的不是对新事物的盲目追捧,而恰恰应是冷思考。
-
申胜秋油画作品选登
-
作者:
申胜秋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油画家
教授
作品选登
优秀作品
印度之行
写生
-
描述:
原中央美院油画教授,是一位对艺术执着、勤奋的油画家,为艺术教育呕心沥血的教授,他英年早逝,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在这里刊登他的[印度之行]部分写生作品,仅此表达对他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