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秋】搜索到相关结果 822 条
-
手工抄纸技术在铜版画中的应用
-
作者:
谢秋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版画
版画艺术
工作台
手工
版画教学
纸浆原料
木框架
抄纸
强化剂
印刷
-
描述:
手工抄纸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在传统制作宣纸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随着近代铜版画的发展与普及,它在市场经济效益、艺术表现特性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他材料无法取代的作用和功能。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纸作为白色的平面材料,只是一个感官印象的支持体,但是经过对原材料艺术的加工,纸就成为造型材料的一种新媒介的转载体。 始于欧洲的铜版画,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新兴木刻运动的同时,竭力介绍和推荐欧洲的铜版画艺术,它所具有的特殊艺术魅力吸引了许多艺术家、教育家。历经几辈艺术家和国内其他高校教育家的辛勤努力,目前铜版画艺术已形成中国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品格。在铜版画技法的探讨、材料的研究等方面也都有了显著的突破,尤其对纸张的研究与应用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国际、国内各种大型展览中,手工抄纸印刷的铜版画,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品位、艺术魅力,常使人为之震撼、耳目一新,获奖率极高。那种采用传统工艺、机器批量生产的铜版卡纸,已满足不了艺术家们对表现主题、画面效果、尺寸大小等多方面的艺术需求,而手工抄纸的不同质地、不同肌理、不同颜色、不同厚度及制作方便、经济耐用、有利长期保存等多方面的特性,再加之相应的连续印刷、复合印刷、浮雕印刷、岩彩印刷等印刷术的有机结合,使之更加个性化、多样化。
-
读张散记
-
作者:
王秋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工作者
《读张散记》
张志安
散文
中国
-
描述:
读张散记
-
入世后迎接挑战和机遇——强化景德镇瓷都发展的思维动向
-
作者:
张锡秋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景德镇瓷
国际贸易
民营企业
企业结构
入世后
中国陶瓷业
瓷都
挑战和机遇
瓷器
-
描述:
入世后迎接挑战和机遇——强化景德镇瓷都发展的思维动向
-
作为一种可被传授的知识的形
-
作者:
贺棣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语言
语言特征
美术学院
文化认同
艺术理论
历史时期
雕塑家
文化特征
艺术语言
传统雕塑
-
描述:
关于日常语言 日常语言一般是作为实用交流的工具,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它区别于艺术语言这种摒弃实用的仅仅作为审美的一种媒介;但是艺术语言在某一阶段或几个阶段都流行某一种或几种样式,这些样式构成了艺术语言自身的日常,这也是艺术语言自身内部要求求新的原因。 关于传统雕塑 自杜尚以来或者说用黑格尔对现代社会中的艺术加以理解的话,日常语言通过仅仅改变语境使之成为艺术,这显然有别于遵循艺术语言自身的日常并使之进入日常语言或改变艺术语言自身的日常的艺术,这种遵循艺术语言自身的日常或试图摆脱某些日常进而创造出某些新的样式并使之重新进入日常的雕塑,我称之为传统雕塑。
-
梁运秋作品
-
作者:
梁运秋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吾尔族舞蹈
-
描述:
作者自述:当我们游走于山间林野,徜徉于海滨城乡,面对实景,架起画架准备开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实景生出表达意愿的时候,出景入境已成为必然。这一出一入,便是画境的由来,打动人心者即此。所谓出景者,即将眼中世界作为催化的媒介,而不仅仅是抄袭的对象。出得眼中景,方能表心迹,达臻情。入境者,以出景为前提,不为实景所累,借景达境,以景入境,直抒胸臆,可触动观者心弦,一笔一画,涂抹揉擦,油彩渐次
-
试论善化寺金代彩塑保护性维修
-
作者:
郭秋英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塑
金代
破损
维修
塑像
基座
大雄宝殿
保护性
裂缝
裙摆
-
描述:
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内33尊彩塑是我国金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瑰宝,由于年久失修,加之人为、自然的损毁,一些塑像已处于令人担忧的境地,亟需国家作保护性的维修。本文是对彩塑毁损程度的初步调查,及对彩塑作保护性维修的一般性论述。山西省是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份,有"中国古代彩塑宝库"之美誉。据初步统计,自唐至清代的彩塑可达近万余尊,它们有着完整而系统的绵延脉络
-
中國木雕几大体系的源流和特点
-
作者:
秋歌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师范大学
艺术设计学
黄兴
苹果
不锈钢管
导师
金属焊接
褶皱
玻璃钢
着色
-
描述:
中国木雕作为民间雕刻艺术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自古就以极强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深为人们喜爱.千百年来,木雕艺术伴随着整个人类的社会化进程,默默地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大至殿堂楼阁,小到案头饰品,都留下了木雕艺术深深的印迹.
-
谜样的三教合一铜人像
-
作者:
李秋焘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教合一
铜人像
-
描述:
本文论述了铜仁城市名称的由来及城市名称与三教合一龛铜人像的紧密联系,三教铜人的来源、归属及在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
-
城市雕塑小议等
-
作者:
张锦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拙见
雕塑制作
肥城
文化包容性
城市建设空间
艺术创作
雕塑家
城市雕塑
良性有序
-
描述:
城市雕塑小议等
-
作为一种可被传授的知识的形——散论传统雕塑中形的文化特征
-
作者:
贺棣秋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日常语言
语言特征
美术学院
文化认同
艺术理论
历史时期
雕塑家
文化特征
艺术语言
传统雕塑
-
描述:
关于日常语言 日常语言一般是作为实用交流的工具,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它区别于艺术语言这种摒弃实用的仅仅作为审美的一种媒介;但是艺术语言在某一阶段或几个阶段都流行某一种或几种样式,这些样式构成了艺术语言自身的日常,这也是艺术语言自身内部要求求新的原因。 关于传统雕塑 自杜尚以来或者说用黑格尔对现代社会中的艺术加以理解的话,日常语言通过仅仅改变语境使之成为艺术,这显然有别于遵循艺术语言自身的日常并使之进入日常语言或改变艺术语言自身的日常的艺术,这种遵循艺术语言自身的日常或试图摆脱某些日常进而创造出某些新的样式并使之重新进入日常的雕塑,我称之为传统雕塑。
<
1
2
3
...
45
46
47
...
81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