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诞生诗歌的心灵故乡(外一题)
作者: 申林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高粱》   往前走   踩压   就这样   活着   枣林   给你   我爱   红布   腰支  
描述: 申林 因为曲折,所以坚定。因为艰难,所以坚守。因为苦涩,所以珍惜。因为感恩,所以有诗。 年轻的心长着翅膀,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漂泊。扎着马尾的脑袋,总是颠簸着太多的蓝天梦想,挥发着无尽的青春活力。唯一缺少的,是对生之俱来的马尾根部的留意和关爱。就像曾经的少不更事,肆意挥霍着青春,而很少认真审视她叶脉上那一线经络,一道流痕,一丝绿意,以及那一份薄愁。来不及喁喁私语,淡淡回忆,就在行色匆匆中把她夹进可能此生再也不会翻看的旧书里,以珍藏的名义,永远尘封于书楼一隅。然后,以生命的名义出发,寻找下一个出口。 然而,悲伤还是从长满裂痕的青花瓷里悄然溢出。 幸而这片异乡土地,多次不经意间洗涤着我的灵魂。 那个夏夜,晚风凉爽。在友人的陪同下,驻足这座城市广场的音乐喷泉。喷泉并非没看过,依然是万千姿态,和乐起舞。不同的是喷泉边驻足的人们,三五为群,对影成双,或注目仰望,或惊喜雀跃。那水幕之下的流连,那流连下的放松,放松下的笑语,笑语里的放浪,在久违的感动中顿生出闹中取静、静中有闹的冥冥向往。那种闹,是一种市井的真实,是心跳和脉搏的回响,是人生之俱来的焦虑的释放;那种静,或许别人没有在意,而我听到了。 突然间,多年拼搏和劳碌郁积于胸的憋屈和烦恼,在孩子们恣意、无邪的爽朗笑声中,在情侣携手尘缘的甜蜜里,在喷泉的迭宕起伏间,烟消云散!心底陡生一份柔软,随这喷泉,化作千道秋水一弯新月……呵,多美的一首诗…… 朋友也常约我去这座城市的大夫山森林公园漫步。这里不收门票,不分贵贱,任何人都可随意进出,自在流连。自由徜徉在数百种植物和花草之间,与120多种鸟类闲庭碎步。就着碧绿如玉的千亩水面,飘荡思绪;任随飘渺千仞的风筝,放飞心情;与静水深流的水草,低吟浅唱。不知不觉中,仿佛闯进静养灵魂的牧场。“随意挥写,得大自在。”是的,让生命像河水一样,随风雨波澜起伏娴静自在地流淌成一种静美、一种舒展。你会发现,生活狭小的暗流在自然的疏通中逐渐敞亮开阔,以致因悟而通,美之鱼就是这样慢慢在并不清澈的河水里,畅游…… 俨然回到故乡写就的诗篇。 所谓故乡,是否就是无论你与她的距离多远,而心从未偏离?抑或是茫茫大海中那若隐若现的精神桅杆?而事实上,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驿站,而现实中的故乡,应该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所,栖居情感的地方吧。就像你心甘情愿地跟着相恋很久的人,一起走入的那个家,无论是豪宅还是蜗居,都是你最依恋的地方。 于是,常常在假日的黄昏里,让飘逸的秀发飞扬,和着音乐的节拍,用眼角的细纹弹奏起平凡日子的琴弦。在“回家”的萨克斯声中,抚平心灵的疲惫;在熟悉的水乐舞中,唤醒麻木的神经。我知道,这是一道家常的晚餐,一杯清淡的茶水,但,让心有了回家的温暖。纵无拈花一笑的观音圣水的神秘和神奇,却能医治来自浮华世界的暗疾。 记得有一则故事,一位国王在巡视国家粮仓时,将最宠爱的王妃送的结婚钻石金表丢失了。国王下令随从必须在自己的结婚周年纪念日酒会的凌晨之前找到。找到者受到重赏,并将他心爱而美丽的小女儿相嫁。否则全部处以极刑。悬于头上的利剑和巨大的诱惑,让国王身边的随从们疯狂地找寻,他们找遍了角角落落,甚至连粮食都翻了一遍,始终没有找到。粮仓主管的儿子得知这个消息,偷偷溜进粮仓。他静心谛听,忽然听见细微而清脆的滴答滴答声,原来那只金表就藏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小男孩不仅救了父亲和大家,还成为国王未来的新驸马。 人心就像气球,被不断吹入的欲望与名利充斥扩张着,让我们忘了可以用耳朵聆听,用心感受。和故事里这个孩子相比,我们的心灵,缺少的正是这种单一和宁静。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前,我们会因找不到成功的出口,而盘旋于欲望的碾盘周而复始地转圈,像热锅上的蚂蚁。日复一日,最后不但失去方向、趣味,甚至连自我也不复存在。此时,我们多么需要重新找回曾经丢失的“天眼”——简单的心、平常的心… 曾深深感动于欧洲旅行时,“蓝天的蓝/多像母亲凝望的眼神……”是的。当蓝回归于蓝天,当云朵舒展成云朵,简单回归到简单,幸福回归到幸福,当心回归到爱,那是多么单纯的美好,多么醉人的快乐!而我们,总是脚踩两只船,一只载着欲望,随波逐流;一只驶向内心,于矛盾和彷徨中挣扎,终难破茧化蝶。 空既是色,色既是空。简单的回归,才能心底无私,了无羁绊,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生命其实就是一而再的轮回,像北美落矶山脉粉红色的三文鱼,无论如何,都要历经大江大河,搏命向家的方向回游,出发的目的,是为了无憾地归来!为了这一回归,我曾经舍弃了华丽的光环和丰厚的待遇,而毅然转身。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哪个乡呢?“此心安处是吾乡”。番禺,或许就是这样的地方。 南国番禺,改革的前沿,火热的土地。走在路上,惊鸿一瞥,日新月异。我不排斥这种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和与时代融合的接口。没有了这些,我们或许根本没有资格和底气谈论形而上的精神和灵魂的故乡。 置身其间,可以体验分秒必争的现代感,感受着时代的发展,聆听着心跳的频率,领悟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可贵,以及必须前行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无疑是一种隐喻,一种启迪,更是一个座标。它仿佛在用自身的方式真实地告诉你,人生如登山,童年的你是从山脚开始爬山,成年后的你是在向山脊跋涉。我们每个人都是攀登者,必须兼备足够的勇敢、坚毅、小心、敏捷,否则,你就不可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人生需要这样的智慧,活在路上,就必须在山路上前行。只是有一点,我们应当时时观照心灵,叩问自我,适时适当放飞心灵,活出自我。 去过许多以赌名世的城市。那里灯红酒绿,挥金如土;而当地的百姓熟视无睹,安分守己,安居乐业。许多人正因为深受嗜赌而倾家荡产的前车之鉴,透悟“不赌即赢”的朴素道理,因而主动远离赌场,过好自己的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可贵的“随遇而安”,是超脱现实的“心安理得”,是相安无事的“安步当车”。是的,生活在都市,无法远离水泥、工地、倾轧、算计、虚假、冷暖。但是,“君子不器”,我们同样可以在喧嚣与芜杂中找到静谧的空间——“不赌即赢”。喧嚣名利之上,还有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詹姆斯·希尔顿在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了“香格里拉”:人与大自然和谐相生,多种宗教并存,多种民族共处;那里的寺庙金碧辉煌,寺内园林典雅,中外藏书丰富,早晚乐声悠扬……显然,这不仅仅是一个景观,也是一种意境,更是一亩心田,西方行者心中的桃花源。 我无疑也是一个幸运者。在我所选择的这座城市,深闺里藏着这样的静地——远离工作场,这里一座又一座花园般的小区居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者,他们早出晚归,但珍惜生活;这里的花草并不归整,但生长自由;这里的楼房并不高耸,但是环行跑道人车分离;这里的车辆并不高档,但是人们的脸上挂满微笑。忘记打伞,邻居会主动借给你;钥匙忘带了,隔壁人家会请你到家小坐……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我所理解的“香格里拉”,更多的或许是寻找一片安心立命的“道场”。我选择了异乡都市,首先接受了这里的纷繁,而在纷繁背后, 也努力和这座城市一起经营着“一个景观,也是一种意境,一亩心田”,“迷时师渡,悟时自渡”,无师自通,这大概也是我多年偏居番禺的彻悟吧。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日: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是的,我问佛,佛说:人生就是一种修炼。很多的很多,不需要明白。修炼也似乎就是静静的微绽,听风,看雨,醉月,寻诗。槛外心情槛内家。绝望之为虚妄,勾勒一线希望。这就是诗,是完成了物质之外的诗,或许,也是一种力量。 感谢生命。 感谢过程。 感谢这个诞生诗歌的异地故乡。 重庆雾疗 雨雪霜雾,独不喜雾,盖因曾经患过“恐雾症”。 少时,怕雾就像怕黑。因为它总阻隔我的视线,让我无端产生被围困的压抑,被隔绝的孤独。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清晨,在漫天浓雾中爸爸送我上学。我在顽皮的蹦跳中不知怎地一个闪失,松开了爸爸的手,跌入漫无边际的白纱帐里。弥天的迷雾,欲拨无影,欲推无形,无可依托的我不禁惶然恸哭。结果还是爸爸伸出大手穿过雾,安抚了我的惊慌和迷惶。由此落下“恐雾症”。因此,在我的脑海里,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