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百泥揉炼只为花开一片
作者: 申晓飞   来源: 当代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作技艺   艺术家   成型   抽象艺术   陶瓷生产车间   陶瓷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   坯体   河北省  
描述: “绞”是拧扭、揉搓、搅压:“胎”是器物的粗坯。“绞胎”可概括解释为“绞揉泥胎”。对于绞胎瓷。很多人并不熟悉,用绞胎瓷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保军的话说,“陶瓷界的人熟悉的也不多”。因此,制作绞胎陶瓷的艺人也是寥若晨星。 在古代,绞胎瓷坯体纹样以“木纹”为主。如今成为艺术品的绞胎瓷,纹样以抽象艺术为主,而制作这种陶瓷的工艺被冠以“绝技”之名。 借助泥坯展现抽象艺术 张保军抽烟最多到一半便掐灭,他说这样对身体好。因为“身体原因”,他推掉了2003年以后所有媒体的采访要求。在1987年到2D03年间,先后有200多家媒体对他和绞胎制作技艺进行了采访。媒体见证了绞胎从恢复到发展成熟的过程。 那时,张保军的绞胎瓷以“乱绞“为主,这个词是“圈里人起的”。他所说的“圈里人”是指陶瓷生产车间的工人们。张保军绞胎陶瓷厂有员工20多人,其中做绞胎的只占一半,他们每年做绞胎瓷4000多件。 “乱绞”一词字面上的意思不难理解:几种不同颜色的泥揉在一起,然后拉坯成型,经过细致的修坯后入窑烧制,一件绞胎瓷制作原理简单说就是如此。但它还有一层“贬义”,张保军说,曾有个徒弟“另立门户”,在易县又开了一家绞胎陶瓷厂和他竞争,他觉得对方是在市场上“乱搅”。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