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去北欧实现“追光”之旅
作者: 田可可   本刊图库   来源: 旅游世界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旅游经济   旅游市场   旅游业  
描述: 这个新年,不妨去一个远点的地方,邂逅未知世界;这个新年,要给自己勇气,换个刺激的玩法,为生命“加把料”……五彩的欧若拉,美妙而迷幻,它是梦中最美的童话,满足对光芒的所有幻想。当黑暗夜空突然被奇妙的光束点亮,见光束在夜空中旋转、弯曲,如艳丽的夜间彩虹,旋转地跳着一首美丽的夜曲,形成了一场多彩而又神秘的演出。满目银川的旷野,童话般的冰雪酒店,浪漫的哈士奇雪橇,土著人高科技的生活方式以及时尚的城市游——这
油画创作中对线的表达
作者: 田静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艺的表达   表现力   线  
描述: 绘画中的线和面都是他的绘画语言构成的基本因素和表现手法。线的表现力体现在它的张力和它的造型上,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所用的绘画语言和技艺表达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元素--线。对线的印象表达对我的油画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一些画家作品的了解和认识,来更好的创作自己的作品,使这次毕业创作更附有价值。
从以形写神浅谈赵少昂绘画
作者: 田宝川   任阿丽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融合   构图   师法自然   以形写神  
描述: 中国绘画长河历经数年依旧闪烁如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出现了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内容上的分科,而且由于社会环境以及绘制材料的不同还出现了诸如工笔、写意、泼墨等多种表现形式。写意画要求形神兼备,其中最高原则便是以形写神,而对"神"的把控则是是在笔墨运行中产生产生,传统中国画便是借由线条笔墨的行进而产生运动与纸面上的千姿百态,正是由此才出现对写意花鸟画的"以形写神"的要求。作为岭南画派代表人物赵少昂先生不仅仅运用笔墨呈现出了画面中的"气韵"更是通过其特有的艺术语言表现了写意画中的以形写神。本文通过对赵少昂艺术经历的研究、绘画特点的分析浅谈其作品中对以形写神的体现以及对当代写意画创作的教育意义。
浅析青花分水技法在陶瓷创作中的应用
作者: 田亚莉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创作   拓涂法   工具   发展历史  
描述: 从青花瓷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不难看出青花分水是从最经过一步一步改进发展而来的。青花绘画本就只有一种"蓝色",要通过分水技法才能把这个蓝色分为三种五种甚至更多的层次。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不少的传统老艺术家仍然对传统分水技法十分青睐。为了让更多的陶瓷艺术家从传统的对于青花分水技法在创作中的运用转变到一个全新的认识,突破固有的单一的思想,从分水技法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入手,尽可能的去发现一些不一样的材料和工具尝试去创作出带来不同感受的纹样和肌理。怎样将青花分水的技术更好的运用在陶瓷创作中正是我们所要探寻的。
敦化刀画
作者: 田滕   来源: 新长征(党建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振动参数   连铸结晶器   混合法   优化  
描述: 刀画,是刀笔油画的简称,是近年来在中国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绘画门类,由敦化市宋万青老先生始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宋万青老师在作画有一笔油彩过重,油彩顺着画板往下淌,宋万青老师顺手拿小刀片把油彩在画板上刮了一下,结果没想到,这一刮却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山的棱角和意境突兀显现。这一刀启发了宋万青老
文心幽雅
作者: 吕品田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品画格   邱春林的青花瓷   文人画  
描述: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文人画家,多是业余性质的,因此对其画品画格的评价也往往高于以技谋生的画匠。中华人文传统对艺术创造向来有高度的素养要求。邱春林凭借在文艺理论、美术史论、设计艺术史论方面打下的深厚基础,不焦不躁,静心沉潜,耐得寂寞,是为学事艺的致远之道。像国画创作一样,他的青花瓷沿用了山水题材。在我看来,他的瓷上山水和纸上山水既有传统作风的笔致,又有写生应景的新意,格调古雅而清新,没有沾染市井的俗气。
西北地区早期油画的发展
作者: 田卫戈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北地区   20世纪   少数民族地区   中国西部   宗教文化   早期   美术史家   油画  
描述: 20世纪初期的西北地区,由于交通,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处于一种闭塞的状态。美术史家王宁宇曾在《崛起的高地——20世纪中国西部美大势》一文中以"古调独弹的西部"为题来描述近现代以来西北美术的发展状况。他说:"除过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受宗教文化统治情形十分特殊之外,即使在陕西、四川、甘肃这些省份,与西方沟通交流而生的新文化特别是新美术的因子也是姗姗来迟。"在当时的西北,无论是文化人还是普通百姓,接触最多的造型艺术就是宗教或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人书画。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20世纪30年代以
意与古会—论赵鑫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
作者: 姜寿田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郸城县   中国传统绘画   工笔重彩   西方美术   协会会员   人物画   创作   河南大学  
描述: 赵鑫,1984年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1999年就读河南大学工艺美术系,曾任教于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艺术系。现任中国密体画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协会会员。曾出版有《五百罗汉画册》《观音宝像画集》《独舞》。中国传统绘画在近现代受到西方美术强烈的冲击后,近百年来始终在调整自身以适应西方美术的现代性。最早从理论观念上对西方美术接受倡
不锈钢材料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应用
作者: 田鲁   来源: 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史   不锈钢材料   雕塑  
描述: 雕塑是一门材料的艺术,因此我们对材料的观念应该是灵通的,包罗万象的。不锈钢材料不单从造形还是从视觉上都具审美性。当初人类手工打造成种种日常用品。后来人们出于自己喜好,结合不锈钢材料的本质属性,开始追求其造形、肌理美。不锈钢慢慢从实用转变为艺术与实相结合。
浅析如何在雕塑中融入动感
作者: 田文斗   来源: 天工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动感   雕塑  
描述: 说到雕塑,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个词“木雕泥塑”,这个词被用来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之所以有这样的含义,是因为雕塑是“死”的,是不会动的。然而,如何在静态的雕塑艺术中,融入“动”的艺术特征,是古今中外众多雕塑艺术家一直研究的方向。从事雕塑行业多年,略谈在雕塑中融入动感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