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寻找最美的诗意风景:张谢雄油画风景及写生有感
作者: 田瑞杰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风景   个人收藏   毕业创作   美术作品展   列宾美术学院   俄罗斯艺术   西泠印社   梅耶   艺术博览会   文化交流中心  
描述: 张谢雄1977年7月20日生于福建省宁德周宁县。现为《艺术博览》杂志社社长、西泠印社签约画家、北京和平之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俄罗斯华人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2010年毕业于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师从列宾美院前院长叶列梅耶夫教授,毕业创作《音乐》获得列宾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奖。多幅作品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博物馆、柬埔寨国会、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等国内外收藏机构及个人收藏。
为梁思成先生画像有感
作者: 田广华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思成   城墙   四合院   北京城   画像  
描述: 我选题创作油画梁思成先生肖像,是因为我自小生长在北京,对古老的北京城充满美好的回忆与遐想。我热爱北京城,高大古老的城墙,纵横交错的大小胡同、青瓦灰墙的四合院以及世代生活在那里的贫嘴京腔令人魂牵梦绕。
我为梁启超先生造像
作者: 田娟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物   写实风格   人物写生   梁启超先生   笔墨语言   生宣   水墨写意   历史书   创作要求   《少年中国说》  
描述: 一次偶然机会,朋友推荐我画命题人物梁启超像,我是不加思索,一口应承。因我一贯不善示弱,逞强有余。应承之际脑海闪现N年前的历史书上的梁启超像,N年前语文书中的铿锵美文《少年中国说》,觉得这是一个锻炼命题创作的机会。创作要求写实风格,不能单凭意笔小品之模式技法去表现。由于是史实人物艺术造像,那就要具备尊重客观物像的感觉,同时应有创作者自身的独立主观的笔墨语言。许久未画人物写生,创作伊始,先上网搜图片,仅有头像小图,且轮廓模糊不清,遂去书店查找影像资料,工作人员答曰:应无,曾有人查询无果。既无影像资料又无模特参考,权且图片凑吧。仅能依靠网上那幅虚乎人像,再结合些清末民初着装人物图片的拆补组合了。创作手法未采取工笔画法,工笔虽较容易形似,但因一则时间较紧,再则许久未画水墨写生人物,也有些技痒难耐求痛快过瘾,随即采用了水墨写意技法。由于生宣自然洇染的特质,需掌控水墨的浓淡干湿,方能显现笔墨华滋的韵味。因是描绘近代史实人物,造型需精准,刻画面部结构时,参考虚乎乎的图片之余
广东粤剧院排演新戏随感
作者: 秦田   来源: 南国红豆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编演   广东   唐太宗   现实生活   现代题材   经营过程   粤剧   现代戏曲   排演  
描述: 在五彩缤纷的广东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广东粤剧院推出了两个新的创作剧目——古装题材的《唐太宗与小魏征》与现代题材的《燕分飞》,颇为惹人注目。在这两个戏的编演经营过程中,有好些精神应该得到肯定和发扬。迎难而上排演现代戏曲对于编演现代戏曲,尤其是以当今现实生活为题材,粤剧界行内往往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总不那么热心,那么积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排演这种戏困难太多,会吃力不讨好而视之为畏途。
中国油画的滥觞
作者: 鹤田武良   冯慧芬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耶稣会士   师范学堂   水彩画   中国画家   美术学校   利玛窦   顾起元   洋画   中国油画  
描述: 在绘画上有着独特而优越的传统和漫长的历史的中国,最初看到西方的绘画时,是怎样去感受、怎样去接纳的呢?中国人觉察到西洋画和中国画之间和差别,是在明末万历年间.万历27年(1599),顾起元在南京看到了意大利耶稣会上利玛窦携来的“圣母子像”,圣母玛利亚和幼子基督的脸部和手足描绘得栩栩如生,颇有立体感,顾起元对这种画感到很震惊.当时,对顾起元发出的疑问“究竟是怎样画的呢”,利玛窦回答道:“中国画但画阳不画阴,故看之人面躯正平,无凹凸相.吾国画兼阴与阳写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轮圆耳.”利玛窦以后,平均每隔数年就有耶稣会士从欧洲来到中国,理所当然会带来传教和礼拜时需要的绘画,但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形.不过,在中国万历以后的随笔和画论中渐渐出现了有关西洋画
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
作者: 田田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构图   色彩   装饰性   线条   中国工笔人物画  
描述: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主要表现在线条、构图、色彩以及人物造型等方面。它追求的是一种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的和谐、统一、概括、富于韵律感的装饰美。工笔人物画的创新,仍然要在这种装饰美的基础之上加以拓展。
设计与趣味:艺术从古典进入近代的转变
作者: 田春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趣味   设计   诗画比较   古今之争  
描述: 艺术走出古典,既要从古典笼统含混的分类体系中走出,又要抛弃其古典的规则,适合于近代社会对接受者个人感受的尊重。文艺复兴时期设计(disegno)概念的提出,将绘画、建筑、雕塑统称为"设计的艺术",与手工艺相区别,实现了第一步的分离。17世纪末,"古今之争"之后趣味概念的提出,一方面继续将艺术与科学相分离,使艺术获得更为清晰的文化地位;另一方面,以对批评家的个人感受和模糊认识的尊重,将艺术从古典规则中解放出来,以思想启蒙的先声真正走向近代,完成了关键的第二步。
试析人性美与人性
作者: 田纪寅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之歌   《春江花月夜》   文艺史   文艺作品   人性美   审美关系   审美意识   思想形式   文艺创作   创作思想  
描述: 中国具有悠久的爱美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绘画、雕塑、歌唱和舞蹈等来装饰和表现自己的生活.不过,那时的艺术还是比较简单、粗糙的.然而又是生动的.这都表现了古代人的纯洁爱美之情和高尚的审美意识.以后.随着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也随之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也不断提高.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能为历代的人们所喜欢和敬慕.文艺史告诉我们.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长久地
色彩与音乐
作者: 威尔逊·里列   滕书田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罗米修斯   音乐节   色彩体系   术语   感觉系统   颜色   彩色   振动   作曲家   斯克里亚宾  
描述: 比起创造新字来,人们宁愿使用比喻。比喻也适用于色彩。若一个人用“天蓝”或“邮箱红”等术语,我们就很清楚他是什么意思。当然,用于艺术和绘画中的五彩缤纷的色度时,色彩并非唯一准确的术语。二百多年前,兴趣极广的金·杰奎斯·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n)就声音与色彩一题写了篇文章,风趣地嘲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他写道:“感觉系统已被完全搅乱了,人们竟假定用
浅析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的关联
作者: 田丹   来源: 南平师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   关联   中国画  
描述: 中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同为具有强烈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由于二者在发展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背景上的相似导致了在创作取材、审美表现、审美趣味上也存在诸多相似相通之处。本文从几种主要的陶瓷艺术形式——青花、粉彩、新彩、刻瓷艺术入手分别从上述各方面分析阐述了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的关联。
< 1 2 3 ... 24 25 26 ... 150 151 1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