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田】搜索到相关结果 1345 条
-
中国油画的滥觞
-
作者:
鹤田武良
冯慧芬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耶稣会士
师范学堂
水彩画
中国画家
美术学校
利玛窦
顾起元
洋画
中国油画
-
描述:
在绘画上有着独特而优越的传统和漫长的历史的中国,最初看到西方的绘画时,是怎样去感受、怎样去接纳的呢?中国人觉察到西洋画和中国画之间和差别,是在明末万历年间.万历27年(1599),顾起元在南京看到了意大利耶稣会上利玛窦携来的“圣母子像”,圣母玛利亚和幼子基督的脸部和手足描绘得栩栩如生,颇有立体感,顾起元对这种画感到很震惊.当时,对顾起元发出的疑问“究竟是怎样画的呢”,利玛窦回答道:“中国画但画阳不画阴,故看之人面躯正平,无凹凸相.吾国画兼阴与阳写之,故面有高下,而手臂皆轮圆耳.”利玛窦以后,平均每隔数年就有耶稣会士从欧洲来到中国,理所当然会带来传教和礼拜时需要的绘画,但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形.不过,在中国万历以后的随笔和画论中渐渐出现了有关西洋画
-
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
-
作者:
田田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造型
构图
色彩
装饰性
线条
中国工笔人物画
-
描述: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主要表现在线条、构图、色彩以及人物造型等方面。它追求的是一种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的和谐、统一、概括、富于韵律感的装饰美。工笔人物画的创新,仍然要在这种装饰美的基础之上加以拓展。
-
设计与趣味:艺术从古典进入近代的转变
-
作者:
田春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趣味
设计
诗画比较
古今之争
-
描述:
艺术走出古典,既要从古典笼统含混的分类体系中走出,又要抛弃其古典的规则,适合于近代社会对接受者个人感受的尊重。文艺复兴时期设计(disegno)概念的提出,将绘画、建筑、雕塑统称为"设计的艺术",与手工艺相区别,实现了第一步的分离。17世纪末,"古今之争"之后趣味概念的提出,一方面继续将艺术与科学相分离,使艺术获得更为清晰的文化地位;另一方面,以对批评家的个人感受和模糊认识的尊重,将艺术从古典规则中解放出来,以思想启蒙的先声真正走向近代,完成了关键的第二步。
-
试析人性美与人性
-
作者:
田纪寅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之歌
《春江花月夜》
文艺史
文艺作品
人性美
审美关系
审美意识
思想形式
文艺创作
创作思想
-
描述:
中国具有悠久的爱美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绘画、雕塑、歌唱和舞蹈等来装饰和表现自己的生活.不过,那时的艺术还是比较简单、粗糙的.然而又是生动的.这都表现了古代人的纯洁爱美之情和高尚的审美意识.以后.随着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也随之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也不断提高.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都能为历代的人们所喜欢和敬慕.文艺史告诉我们.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长久地
-
色彩与音乐
-
作者:
威尔逊·里列
滕书田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普罗米修斯
音乐节
色彩体系
术语
感觉系统
颜色
彩色
振动
作曲家
斯克里亚宾
-
描述:
比起创造新字来,人们宁愿使用比喻。比喻也适用于色彩。若一个人用“天蓝”或“邮箱红”等术语,我们就很清楚他是什么意思。当然,用于艺术和绘画中的五彩缤纷的色度时,色彩并非唯一准确的术语。二百多年前,兴趣极广的金·杰奎斯·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n)就声音与色彩一题写了篇文章,风趣地嘲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他写道:“感觉系统已被完全搅乱了,人们竟假定用
-
浅析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的关联
-
作者:
田丹
来源:
南平师专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艺术
关联
中国画
-
描述:
中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同为具有强烈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由于二者在发展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文化背景上的相似导致了在创作取材、审美表现、审美趣味上也存在诸多相似相通之处。本文从几种主要的陶瓷艺术形式——青花、粉彩、新彩、刻瓷艺术入手分别从上述各方面分析阐述了陶瓷艺术与中国画艺术的关联。
-
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谈因特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负面影响
-
作者:
田跃安
来源:
内部文稿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观念
意识形态
负面影响
大学生
文化渗透
思想政治素质
因特网
虚拟环境
社会问题
民族意识
-
描述:
因特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在世界上正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我国网络的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公众多媒体互联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科学技术网、中国金桥信息网为代表的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通过电信部门的四个出口与因特网联结。网民的人数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增长,截至2000年6月底,已有网民1690万,比1996年初的2万人增加了800多倍。网上的内容更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大有将人们的生活“一网打尽”之势。
-
秦俑雕塑与秦人的务实作风
-
作者:
田静
来源:
唐都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俑
秦人
务实作风
雕塑
-
描述:
秦俑雕塑具有整齐有序、壮观磅礴的外观气势和细致入微、严格写实的细部特点,秦俑雕塑对于整体气势的塑造与局部细节的把握恰到好处,使观者在壮阔的军阵中欣赏到精微细致,在宏大的场面中看到了个性差异,在统一的群雕中见到了复杂的性格,很好地减弱了整体雕塑群的雷同感,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秦俑艺术不论是从宏观上看整体,还是微观上看个体,均反映出严谨刻板、一丝不苟的特点,这与秦人一贯认真求实的作风密不可分。
-
4m~3高温油烧梭式窑
-
作者:
田秀洲
来源:
陶瓷工程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烧梭式窑
节能
燃烧器
-
描述:
本文叙述了4m3油烧梭式窑的结构及其技术特性;介绍了烘窑与调试的方法。指出该窑炉配用我院自行研制的高效重油(轻油)燃烧器具有雾化程度好、燃烧充分、节约油料、易于控制等特点。
-
陶瓷彩绘堆雕加彩技法的解析与展望
-
作者:
田纪友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工作者
彩绘
艺术技巧
釉上彩
技法
陶瓷艺术
工艺美术史
陶瓷美术
发展
创新活动
-
描述:
陶瓷艺术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和创新,它所显示出的艺术活力使陶瓷艺术工作者们的才能得以发展,并给予陶瓷本身广阔的发展天地。从陶瓷彩绘上讲,彩绘工作者们在彩绘创新上异彩纷呈,生发出许多瑰丽的花朵,令人目不暇接,惊喜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堆雕加彩的技法,它作为陶瓷彩绘的创新活动受到陶瓷美术爱好者的青睐和重视。众所周知,手工釉上彩绘在我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是一项带有民族传统色彩的艺术技巧,也占有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