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形类象
-
作者:
陈琳琳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雅》
《尔雅》
晋人
陆士衡
中国艺术家
《历代名画记》
摄影术
张彦远
表现自我
历史典籍
-
描述: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引用了历史典籍对绘画的解释。《广雅》云:"画,类也。"《尔雅》云:"画,形也。"又引晋人陆士衡的话:"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他认为文字虽然能够叙事咏美,却不如绘画得以"载其容""备其象"。可见张氏将保存、记录世间万物的形象视为绘画的要义。这一记录自然至分毫毕现的理念在宋代达到了极致。然而自元代开始,中国艺术家即从再现自然走向了表现自我,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感受作为绘画的内容。在摄影术出现以后,绘画记录自然
-
景德镇大遗址保护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
作者:
宋燕辉
刘琳琳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发利用
大遗址保护
陶瓷工业遗存
陶瓷遗存
-
描述:
景德镇因瓷而明,因瓷而盛,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千多年瓷业发展,留下大量陶瓷文化古迹:御窑厂遗址、老城区建筑、陶瓷工业遗存等,它们是研究景德镇城市发展史、陶瓷史、经济史的实物史料,更是景德镇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从景德镇城市的价值、特色、历史出发,顺应国家大遗址片区保护计划,把景德镇打造成一座活的陶瓷文化和陶瓷产业博物馆,让景德镇尽显中华瓷都的韵味和特色。
-
论梵高绘画中线的运用及情感表现
-
作者:
徐琳琳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的运用
情感
梵高
-
描述:
线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也是画家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作为油画的表现因素之一,可以产生特殊的表现力,梵高作品中的线条朴素、厚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视觉张力,其独创性在于线的自由运用和一种把大量搏动与震撼汇合于形象之中的技巧,使形象朴素得近乎粗野,但仍然充满诗意。通过学习研究梵高绘画中线的情感表现,要在观念中认识到线的重要性,用心灵去感受线的魅力,在长期的心灵感悟中锤炼出自己的个性,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
-
从梵高《向日葵》看油画之美
-
作者:
于琳琳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著名画家
绘画训练
19世纪
梵高
《向日葵》
油画
后印象派
-
描述:
梵高是世纪的荷兰著名画家,作为后印象派的巨匠之一,梵高没有受过专门的绘画训练,生性聪敏过人,性格敏感易怒,梵高生前他绘画作品可以说是默默无闻并不起眼,他去世后,其作品才获得大家的喜爱和好评,所以梵高生前一直贫困潦倒。从梵高的绘画创作生涯来看,1881年他开始绘画,不久他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著名画家高更、鲁本
-
垃圾可以成为艺术,艺术又何尝不是垃圾
-
作者:
孙琳琳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劳申伯格的艺术,早在1961年就被英国艺术评论家劳伦斯·阿洛威命名为“垃圾艺术”。在劳申伯格所在的时代,“垃圾艺术”与环保无关,他用于拼贴的破衣服、废铁和旧木头还不承担反思人类环境保护的重任。 随着废旧物品越来越多地进入艺术,以垃圾为创作材料的艺术家逐渐多起来。提姆·诺波和休·韦伯斯特的影子雕塑、爱德华·马丁的金属昆虫、詹森·迈尔西埃的生活垃圾肖像……或重口味或小清新,垃圾作为一种创作材料,拥有意想不到的可塑性。
-
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及对策
-
作者:
刘琳琳
来源:
商业经济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对策
影响
-
描述: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所依靠的需求侧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为主的生产要素相关的供给侧的改革成为中国新阶段发展的必要手段。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可以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核心增长力,有效地解决垄断、内需、产能过剩等问题,打破中国经济动力不足的状态。关于如何有效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本文重点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