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学术展览的机制建设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   艺术家   展览   批评家   年鉴   艺术品市场   机制建设   拍卖行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描述: 当红艺术家参展,24位艺术批评家学术认定,119件当代艺术品专场拍卖,成交率85%!……
雕塑与媒介——第19届中国雕塑论坛综述
作者: 曾靖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媒介   论坛   演讲   美术学院   原创文化   中国   文化艺术   雕塑家   专业委员会   工艺美术  
描述: 2013年12月28日至29日,“雕塑与媒介”第19届中国雕塑论坛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在北京国粹苑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雕塑》杂志社携手
抽象是过程:关于抽象及抽象雕塑的几许思考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劳动   视觉经验   彩陶纹饰   抽象   客观事物   自然事物   中国文字   雕塑  
描述: 抽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 我想,自从人类开始智慧地认识到“客观事物、我们眼睛所看到及心灵所获得的量者之间并不相同”,抽象就产生了。不需提及彩陶纹饰,原始工具的产生便是“抽象”最朴素的反映。先民们从生产劳动的经验中提炼出了对于形和功能的理解及把握,通过对于自然现成品的模拟及主观强化实现了创造。中国文字的诞生和演变亦毋庸置疑地呈现了一个抽象过程:从对自然事物的描摹记录开始,通过对视觉经验和象征意义的总结,将个体观察泛化为群体认知,同时实现着美学价值。
雕塑与跨媒介创作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实践   媒介变革   艺术家   装置   思考   艺术创作   雕塑家   作品   跨媒介   对话  
描述: 计划于2013年下半年举行的"第19届中国雕塑论坛"主题设定为"雕塑与媒介".这个话题并非多么新鲜,文献资料中能够检索到的此类文章有不少.通常的思路会引导我们思考媒介的概念,媒介对于雕塑的工具性意义
在审视与参照中走向成熟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塞尔   艺术市场   博览会   中国艺术   国际性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艺术品   艺博会  
描述: 是谁把丰富多样的艺术品罗列在一起?  是谁把各自为阵的画廊聚集在一起?  是谁把五湖四海的收藏家吸引到一起?  在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在某一个大都会里寻觅到一个场所,艺术博览会汇聚了大量的艺术资源,向世人展示、出售,与各方沟通、对话,上演着艺术市场里或大或小的风起云涌.……
艺术人生 无我即圣:王熙民先生访谈
作者: 王梦佳   王熙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白石   吴冠中   艺术人生   法国政府   常书鸿   无我   西洋画   40年代  
描述: 记:听说您最初是学画的,后来怎么走到雕塑的道上了?:我最初在北平国立艺专学习西洋画和国画,跟的老师是常书鸿和齐白石。40年代的时候留法也主要学绘画。我那时候考的公费,全国就两个人考中,南方是吴冠中,北方就是我。我们的公费是法国政府给的。
公共艺术的演变与社会生活的融入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汕头大学   艺术家   公共性   演变   专家观点   社会生活   作品   总策划   纯艺术   公共艺术  
描述: 与设计学院举办第二届"公共艺术节"的契机,本刊记者佳特从"公共艺术的演变与社会生活的融入"主题切入,为读者呈现现象、专家观点和一场与艺术节总策划人张宇先生的对话。
美国艺术教育模式在中国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艺术教育   《雕塑》   教育模式   中国  
描述: 对于艺术教育的问题,有些人还在旧的问题上打圈圈,做无谓的辩论,有些人却早已奔向了新的方向。2010的《雕塑》杂志,只想让大家抬起头,看看那些创造着新道路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
技术VS艺术,传统VC当代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鲁斯   艺术家   技术时代   艺术创作   雕塑家   数码技术   快速成型   作品   石雕   计算机  
描述: 数码石雕与传统雕塑有何不同?它们是如何被实现的?如何客观地看待数码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数码技术会取代手工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亲密体验了一场只有数字技术时代才能发生的数码石雕展。
中间地带——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的独特地景艺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械库   太阳能   自然环境   奥林匹克公园   澳大利亚   中间地带   运动场地   美术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   悉尼  
描述: 作为国际一流的运动场地,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也因其最早提出"绿色"奥林匹克理念而闻名于世。人们对这里进行了残余污染物的清理,对自然环境进行了修复和保护,目前这里的部分场地使用了太阳能。但是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所做的远不只如此。这里的场地很大,有100公顷,包含复杂的内部生态环境、文化和历史,有赖于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SOPA)的精心维护和加强。例如,位于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北部边缘,在巴拉玛特河沿岸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