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王 梦】搜索到相关结果 91 条
-
近现代油画艺术中的色彩情感表达
-
作者:
王梦琪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色彩
情感表达
近现代
-
描述:
油画是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自从传入我国以来,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美术表达形式。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表达元素,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展现出不同油画作品的独特艺术表现力。同时,色彩也是油画艺术的情感表现载体,通过色彩的运用,可以将油画中蕴含的情感展现在观众眼前,这对于提升油画的艺术表现力是非常关键的。文章在深入分析近现代油画艺术色彩运用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其中的色彩情感表达方式。
-
油画创作的原创性——构图
-
作者:
李智咏
王梦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图
画面
油画创作
-
描述:
油画是一种架上绘画,是运用油画材料、油画工具和技法创作绘画。如何进行油画创造,如何解决油画创作中构图的问题,系统全面的分析构图的形式法则摆在了油画家的面前。
-
当代花鸟工笔画的肌理表达与意境研究
-
作者:
王梦瑞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鸟工笔画
肌理
制作
-
描述:
花鸟工笔画从背景点缀到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发展历史渊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花鸟工笔画不论是材料还是技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肌理作为绘画中独特的绘画语言,现已被越来越多的画家重视。本文旨在研究现当代花鸟工笔画在受到西方装饰画的影响下,背景肌理的制作方式与意境表达,以及讲述如何发现肌理和运用肌理。
-
在审视与参照中走向成熟
-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塞尔
艺术市场
博览会
中国艺术
国际性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当代艺术
艺术品
艺博会
-
描述:
是谁把丰富多样的艺术品罗列在一起? 是谁把各自为阵的画廊聚集在一起? 是谁把五湖四海的收藏家吸引到一起? 在有限的几天时间里,在某一个大都会里寻觅到一个场所,艺术博览会汇聚了大量的艺术资源,向世人展示、出售,与各方沟通、对话,上演着艺术市场里或大或小的风起云涌.……
-
艺术人生 无我即圣:王熙民先生访谈
-
作者:
王梦佳
王熙民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白石
吴冠中
艺术人生
法国政府
常书鸿
无我
西洋画
40年代
-
描述:
记:听说您最初是学画的,后来怎么走到雕塑的道上了?王:我最初在北平国立艺专学习西洋画和国画,跟的老师是常书鸿和齐白石。40年代的时候留法也主要学绘画。我那时候考的公费,全国就两个人考中,南方是吴冠中,北方就是我。我们的公费是法国政府给的。
-
公共艺术的演变与社会生活的融入
-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汕头大学
艺术家
公共性
演变
专家观点
社会生活
作品
总策划
纯艺术
公共艺术
-
描述:
与设计学院举办第二届"公共艺术节"的契机,本刊记者王梦佳特从"公共艺术的演变与社会生活的融入"主题切入,为读者呈现现象、专家观点和一场与艺术节总策划人张宇先生的对话。
-
美国艺术教育模式在中国
-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艺术教育
《雕塑》
教育模式
中国
-
描述:
对于艺术教育的问题,有些人还在旧的问题上打圈圈,做无谓的辩论,有些人却早已奔向了新的方向。2010的《雕塑》杂志,只想让大家抬起头,看看那些创造着新道路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
-
技术VS艺术,传统VC当代
-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鲁斯
艺术家
技术时代
艺术创作
雕塑家
数码技术
快速成型
作品
石雕
计算机
-
描述:
数码石雕与传统雕塑有何不同?它们是如何被实现的?如何客观地看待数码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数码技术会取代手工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亲密体验了一场只有数字技术时代才能发生的数码石雕展。
-
中间地带——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的独特地景艺
-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军械库
太阳能
自然环境
奥林匹克公园
澳大利亚
中间地带
运动场地
美术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
悉尼
-
描述:
作为国际一流的运动场地,悉尼奥林匹克公园也因其最早提出"绿色"奥林匹克理念而闻名于世。人们对这里进行了残余污染物的清理,对自然环境进行了修复和保护,目前这里的部分场地使用了太阳能。但是悉尼奥林匹克公园所做的远不只如此。这里的场地很大,有100公顷,包含复杂的内部生态环境、文化和历史,有赖于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SOPA)的精心维护和加强。例如,位于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北部边缘,在巴拉玛特河沿岸
-
理念与实施--对话策展人
-
作者:
王梦佳
彭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策展人
威尼斯双年展
艺术
中国馆
关系问题
对话
-
描述:
王:您如何看待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文化身份?彭: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中国馆的作品能够引发一些理论上的探索,比如观念与感觉,传统与当代,艺术与生活等等之间的关系问题,都是一些我希望有进一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