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古代陵园雕刻的创作意念
作者: 王鲁豫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葬   雕刻   中国古代   审美观念   陵园建筑   造型特征   陵墓   雕塑艺术   墓室壁画   创作意念  
描述: 一、传统雕塑艺术的附属性我们今天所立足的“雕塑”艺术分类界定和传统造型艺术分类是有冲突的。我们很难通过石窟雕塑和壁画、建筑的分割而解清其共同的审美基质,很难通过陵墓雕塑(包括陵园雕刻和墓室明器俑类等)和壁画
风景油画历史中的“形式”变迁
作者: 王鲁光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31年   艺术展   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重庆   中国美术馆   油画  
描述: “画什么”和“怎么画”是困扰每一代油画家的永恒命题,具有普遍性的观点是:只有“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作品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笔者亦赞同此观点并还认为,任何割裂艺术作品的情感和形式感的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风景油画是油画创作的分支,本文就其创作的形式感作总结和梳理,一是与风景油画家们进行探讨,二是以求在未来的风景油画创作过程中有相应的理论支撑.
从个人创作体会谈风景油画的情感表达
作者: 王鲁光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特色   精心组织   本土艺术   艺术作品   博尔塔拉   新疆   展览活动   油画创作   美协   美术作品  
描述: 若从15世纪以前欧洲的蛋彩画开始追溯,油画艺术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意大利天主教士利玛窦将油画传入中国虽然也有400多年,但油画真正被中国人学习掌握却仅仅100多年.在这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国门逐渐打开,我们在错位中与世界共同经历着艺术形式的变革和艺术流派的更迭.时至今日,油画在我国依然蓬勃发展着,这种现象是特殊而有趣的,作为传统学院教育出身的笔者,自然也钟情于油画这种艺术形式.
寻找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问题的切入点——“发展中的城市文化形象”论坛发言纪要
作者: 潘公凯   陈刚   傅刚   冯骥才   郑培凯   夏铸九   郑也夫   阿城   张宝玮   艾未未   张绮曼   袁运生   王鲁湘   吕品晶   于洋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家学者   城市形象   潘公凯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问题   文化研究   城市文化形象  
描述: 寻找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问题的切入点——“发展中的城市文化形象”论坛发言纪要
王鲁湘纵论中国文化和工艺美术
作者: 王鲁湘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性   文明史   中国文化   景德镇   艺术瓷   地方政府   工艺美术品   工艺品   工艺美术史   瓷器  
描述: 我看遍了各地各类工艺美术这些年在全国各地跑了好多地方,包括港澳地区,几乎跑遍了全国的各个博物馆、民间工艺馆以及一些地方的文化街、古玩一条衔、还包括了一些老宅子,与一些当地的老艺人进行了交流。看的东
新趋势的新平衡
作者: 王鲁湘   李晓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界性   文化   全球意识   民族   角度   寻根意识   新趋势   耗散结构   艺术观念  
描述: 更新艺术观念的问题已为美术界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期特刊发一组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其中一部分作者是参加泾县油画艺术讨论会的油画家(本刊上期曾对这次会议作了报导,并刊登了詹建俊、周昭坎、谢意佳、沈佳蔚的四篇论文)。艺术观念的更新是有层次的,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复杂内容。无疑,这些文章的观点难免有偏颇与不成熟的地方。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作更深入的探讨。可以相信,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的思考会逐步明晰起来。
唐建初陵石雕艺术
作者: 王鲁豫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雕艺术  
描述: 唐代陵园雕刻艺术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之后,已先后发表了关中唐十八陵及永康、兴宁、顺、惠陵等和河南偃帅的恭陵,向人们展现了气魄宏伟、规模巨大的古代雕塑画卷。然而,河北省隆尧县的唐建初陵石雕迄今尚未被介绍,使这巨帙画卷缺少了一个重要片断。建初陵石雕的造型特征和设置形式等对盛唐以后的陵园石雕有
一体化与多层次—中国古代陵园雕刻的创作意念
作者: 王鲁豫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现代标准   艺术传统   雕塑理论   形式特征   一体化   创作意念  
描述: 当我们正在对继承“艺术传统”争论不休的时候,是否可以说对问题的焦点——“传统”的内涵已经有了深层的了解?就雕塑领域而言,人们习惯将目光盯住古代遗留下来的“好”的或“不好”的雕塑作品,结合少得可怜的“雕塑理论”遗产,从各种立场出发得出形式特征上的分析结论,将其置于现代标准系上
艺术名家
作者: 王鲁湘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卵石   工笔画   生活环境   灵感   溪流   题材   永州   湖南   超现实主义   柳宗元  
描述: 纵使是画一块溪流中的河卵石——那似乎也是湖南工笔画家的偏爱——我们也能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家乡一木一石的热爱与钟情。海天是擅长这一题材的高手,他的灵感既来源于他的生活环境,也来源于柳宗元流放永州时留下的不朽文章。柳宗元用短短的文字写出了一幅视觉的奇景,显然是对画家的挑战,而首先起来应战的画家,就是湖南的邹传安和海天。这种对水中卵石、游鱼、水草的类似于超现实主义的逼真描画,不仅使工笔画的表现力呈现出匪夷所思的语言魔力,更主要的是,这种比真
独特的『思考』--画家王志坚的文化选择
作者: 王鲁湘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湘楚文化   工笔画   当代艺术   生活情趣   乡土文化   思考   湖南   艺术语言   当代绘画   文化选择  
描述: 王志坚是我比较熟悉的湘中画家,他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面貌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他的绘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流露出丰富的湘楚文化元素。他画的牛,充满着生活情趣,给牛赋予一种精神,甚至成为乡土文化的一个象征。他的工笔画,选择了一些人物众多的群众面来表达他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我这里用了“思考”一词,这与湖南工笔画的主流传统“反映”是不太一样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