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艺术与科学的对话
作者: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造力   创造性   科学家   艺术和科学   艺术作品   亚里斯多德   毕加索   装饰艺术家   艺术与科学   爱因斯坦  
描述: 虽然艺术家与科学家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丰富的成果,但要引发一次真正的对话并不容易。 在词典中,对“艺术”的定义有几种:一种将艺术描述为“一种‘科学或知识’的形式”,另一种暗示“艺术是趋向目的的一系列方式和程序”。但毋庸置疑,创造者并不依靠这种描述来进行创造。许多人认为,艺术作品因其本身的价值或它们新颖的想象(视觉)世界而受到重视。在过去,艺术长期隶属于宗教,它夸大了神的力量,仅仅满足于制造优雅的对象和显示技巧;现在,艺术则用于自我表现,甚至作为一种精神疗法。至于“科学”一词,大多数词典解释为:科学是关于研究自然规律的学问。换句话说,它以客观的可检验的事实为基础,不断地进
在艺术与设计之间:关于现代城公共艺术的访谈
作者: 王树良   乔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亨利·摩尔   水泥柱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与设计   审美情趣   艺术创作   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  
描述: 最近,艾未未在北京现代城所做的公共艺术作品《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位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现代艺术家,艾未未的公共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特殊性”,本刊特约记者乔迁、王树良先后采访了他。本刊刊发采访笔录于此,以飨读者。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
作者: 路易斯·G·莱德斯顿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设计概念   规格说明   艺术品   委托人   公共空间   艺术形式   联邦政府  
描述: 自古以来,人类就企图通过艺术表达历史的、宗教的或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经历,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城市的考古发掘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在所有文化中,我们可以把一种对艺术形式内部关系的有关理解运用到建筑和整个城市环境的设计中。艺术满足了一种精神需求,刺激旁观者的思想并满足其审美需要,在今天的环境中艺术将成为整个设计概念的一部分,这一环境给许多被剥夺这种审美和精神满足的人提供这种至关重要的人类需求。
宗教隐喻与审美观照的统合--印度尼西亚民间雕刻艺术
作者: 王树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印度洋   审美观照   统合   宗教   印度尼西亚   民间雕刻   民族文化史   风格取向   地理环境   中国大百科全书  
描述: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137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岛屿型地理环境和印度尼西亚长期的分裂状态使它的美术发展状况极为复杂和紊乱。但是,印度尼西亚的民间雕刻艺术是美术门类中风格取向较为稳定的一种。这与印度尼西亚民间雕刻中宗教隐喻与审美观照的统合不无关系。 印度尼西亚的民间雕刻历史极为悠久,甚至可以说是贯穿于印度尼西亚民族文化史的一个艺术门类。从印度尼西亚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即巴芝丹文化,就已有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