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城市景观
作者: 王树忠 孔宇航主编   来源: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大连市)   城市(学科:   环境设计   地点:   学科:   城市   景观  
描述: 本书分为:城市雕塑;城市照明;城市围栏;城市绿化与小品四部分,有选择地摄取了城市中的绿化、雕塑、照明、围栏等景观构成要素,并对其历史沿革、组织功能、艺术形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昌河──为蓝天绘一道彩虹
作者: 王树红   陈平   来源: 国防科技工业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制生产   景德镇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   大型直升机   最大起飞重量   对外合作与交流   合作伙伴   独立自主   首飞成功   技术鉴定  
描述: 当直八机第一次转动她那修长的翅翼,拔地而起,并向世人宣告:中国成为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生产大型直升机的国家; 当俄罗斯特级飞行员驾驶着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直升机机型——直十一,在海拔3千米的高原顺利完成具有“飞行死亡禁区”之说的高风险科目试飞; 当国产第一副直升机复合材料旋翼放飞蓝天; 当拥有世界上最大直升机公司的企业集团高级领导层从大西洋彼岸坐专机到瓷都,向能研制出世界级水平的航空产品的昌河科技人员致意; 当世界纷纷聚焦中国南方那块红色土地的时候,昌河的名字已深深地镌刻在共和国航空事业的丰碑上。高飞的“直八” 三十多年来,昌河始终把直升机的研制生产作为立厂之本,作为昌河发展事业的重中之重。 对昌河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机型是直八型机的研制。直八型机的研制始于1976年,为加快研制步伐,工厂按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和“洋为中用回的原则,相继成立了攻关小组,攻克了大量难关。然而,当直八型机研制突飞猛进的时候,遇到了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一度使研制工作陷入困境。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昌河人凭着对国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凭着“资金可以不要,宿舍可以缓建,但直八型机是争气机
模型、比例、时间、事件:西方当代雕塑艺术观念管窥
作者: 王树良   苏滨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装置艺术   雕塑作品   艺术家   工作室   社会结构   雕塑家   时间观念   雕塑艺术   展览中心  
描述: 模型与比例观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一代雕塑家关注的核心内容。对于尺度观念的不同理解,使当代雕塑家互相影响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整体。 这个趋势发端于托马斯·萨特的《山中的工作室之二》——一块绿色的布笼罩在一堆纸箱上,在作品的顶端放置了一个工作室的
模型、比例、时间、事件
作者: 王树良   苏滨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装置艺术   雕塑作品   艺术家   工作室   社会结构   雕塑家   时间观念   雕塑艺术   展览中心  
描述: 模型与比例观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一代雕塑家关注的核心内容。对于尺度观念的不同理解,使当代雕塑家互相影响并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整体。 这个趋势发端于托马斯·萨特的《山中的工作室之二》——一块绿色的布笼罩在一堆纸箱上,在作品的顶端放置了一个工作室的
走近未来——2000年西湖国际邀请展
作者: 迈克·李恩斯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中国古典园林   雕塑语言   中国文化   雕塑作品   西湖   艺术家   环境问题   现代雕塑家   国际博览会  
描述: “20年后,怎么看2000年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这是我最近在出席伦敦“巴特西公园展(Battersea Park Exhibition)”演讲时思考的问题,那时我刚从杭州回来六周。演讲很吸引人,它回顾了艺术品、服装的变迁,艺术家声望的潮起潮落和雕塑放置方式的改变。演讲也引起了我观念上的转变,并促使我思考未来。 此次杭州雕塑展是2000年西湖国际博览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有来自国内外的55件雕塑作品参展,
静物的用光
作者: 王树琴编著   来源: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油画(学科:   学科:   静物画   技法(美术))   油画   技法(美术)  
描述: 本书将通过对光在绘画中基本知识的介绍及静物题材油画作品个例的分析,以期提高读者对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艺术与环境
作者: 豪瓦德   柯奈特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城市空间   购物中心   人类社会   艺术家   法律上的权利   艺术品   环境艺术   史前艺术   公共艺术  
描述: 近年来大型环境艺术的急剧增加,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象今天这样,如此大型和大量的艺术品出现在城市空间中。在建筑物的室内外,街道的边角或广场,走廊或楼梯口、林荫路和购物中心,花园、建筑物顶层空地,都能看到它们的存在。最近,艺术家莱克兰德·考尔德甚至尝试在飞机的外表上创作。 关于环境艺术和它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的问题在史前艺术家那里很可能就已提出来了。他们在自己的山洞里描绘巨大的画面,古埃及人建造了令人敬畏的“司芬克斯”、金字塔、麦姆南的双面巨像更是历史上的壮举。但是,史籍上并没有关于这个问题被提出的记载。弄清楚艺术与环境的关系非常重要,像早期的那些艺术家创作的体量巨大的环境作品已在此地绵亘了数千年。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明显且关键的结论:这些环境艺术作品一旦安装和构建完
于材质中立精神--晚明文人意趣与明式家具雕刻艺术
作者: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明文人   明式家具   文震亨   家具设计   文人士大夫   “第一自然”   雕刻艺术   晚明时期   黄花梨   家具装饰  
描述: 人类古代工艺造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造型性质。从自然界中撷取木、石、泥土,经由人手的雕、刻、塑、捏,形成最早的工艺器具——木器具、石器、陶器等,人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出发不断创造新事物。塑造、装点出一个新的人工世界。人类在由“第一自然”向“第二自然”转变的过程中,工艺造物便历史地形成了—个个等级序列,新器具代替旧器具,新器具又不断演进产生更新的器具。当然,工艺造物的历史又不是线性发展的,它始终处在一个横向与纵向交织的时空关系中。工艺造物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特定的历史形态,地域环境和人文精神交汇融合促生新的设计。明式家具上承宋元时期家具的基本样式,下传清式家具的框架形态,但却在两者之间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成为中国工艺造物史上的典范。 从工艺造物的造型性质来说,明式家具本身就是一种雕刻艺
走进未来
作者: 迈克 李恩斯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巴黎   法国   美术学校   民族文化宫   少数民族   《豹》   向警予   图案学   动物雕塑  
描述: 走进未来
在艺术与设计之间
作者: 王树良   乔迁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观设计   亨利·摩尔   水泥柱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与设计   审美情趣   艺术创作   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艺术  
描述: 最近,艾未未在北京现代城所做的公共艺术作品《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位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现代艺术家,艾未未的公共艺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种纯粹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特殊性”,本刊特约记者乔迁、王树良先后采访了他。本刊刊发采访笔录于此,以飨读者。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