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雕塑体积语言刍议
作者: 袁源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积语言   表现形式   形式法则  
描述: 本文探讨了体积语言的基本因素、形式法则等问题。
金融海啸下的实验艺术
作者: 林钰源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球化背景   综合材料   实验   金融危机   艺术现象   艺术家   金融风暴   艺术语言   海啸   雕塑  
描述: 艺术现象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当下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暴对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艺术市场目前的状态?艺术家们是怎样考虑的?他们又在做些什么?本期关注当下栏目,我们推出的文章,可以看到对此的不同的价值判断。
蒙纸版我当小画家 风景建筑篇
作者: 齐方源 郭坤平绘   来源: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纪念文集   姜宝星(1932   1994)  
描述: 本套书一共6本,包括动物、人物、果蔬、交通工具、风景建筑、生活用品等6个系列的选题。这6本涂色书采用蜡笔(油画棒)上色,颜色与风格比较贴近孩子的绘画效果,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兴趣,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图画书上色效果更多的采用水彩风格,所以新的风格容易勾起家长的兴趣。另外,每一页上面都有四幅小图,会让家长感觉到品种多,比较实惠。
蒙纸版我当小画家 果蔬篇
作者: 齐方源 郭坤平绘   来源: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纪念文集   姜宝星(1932   1994)  
描述: 《蒙纸版我当小画家》图书一共6本,包括动物、人物、果蔬、交通工具、风景建筑、生活用品等6个系列的选题。这6本涂色书采用蜡笔(油画棒)上色,颜色与风格比较贴近孩子的绘画效果,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兴趣,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图画书上色效果更多的采用水彩风格,所以新的风格容易勾起家长的兴趣。另外,每一页上面都有四幅小图,会让家长感觉到品种多,比较实惠。
蒙纸版我当小画家 交通工具篇
作者: 齐方源 郭坤平绘   来源: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油画  
描述: 本套书一共6本,包括动物、人物、果蔬、交通工具、风景建筑、生活用品等6个系列的选题。这6本涂色书采用蜡笔(油画棒)上色,颜色与风格比较贴近孩子的绘画效果,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兴趣,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图画书上色效果更多的采用水彩风格,所以新的风格容易勾起家长的兴趣。另外,每一页上面都有四幅小图,会让家长感觉到品种多,比较实惠。
蒙纸版我当小画家 人物篇
作者: 齐方源 郭坤平绘   来源: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油画  
描述: 本套书一共6本,包括动物、人物、果蔬、交通工具、风景建筑、生活用品等6个系列的选题。这6本涂色书采用蜡笔(油画棒)上色,颜色与风格比较贴近孩子的绘画效果,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兴趣,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图画书上色效果更多的采用水彩风格,所以新的风格容易勾起家长的兴趣。另外,每一页上面都有四幅小图,会让家长感觉到品种多,比较实惠。
蒙纸版我当小画家 生活用品篇
作者: 齐方源 郭坤平绘   来源: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油画  
描述: 《蒙纸版我当小画家》图书一共6本,包括动物、人物、果蔬、交通工具、风景建筑、生活用品等6个系列的选题。这6本涂色书采用蜡笔(油画棒)上色,颜色与风格比较贴近孩子的绘画效果,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兴趣,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图画书上色效果更多的采用水彩风格,所以新的风格容易勾起家长的兴趣。另外,每一页上面都有四幅小图,会让家长感觉到品种多,比较实惠。
现代艺术与艺术的平民化
作者: 林钰源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   广州   发展历程   平民化   艺术家   现代艺术   现场表演   艺术形式   佛教禅宗   美术馆  
描述: 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于2008年9月6日——11月16日在广东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展览,共展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艺术家的最新作品,展览涵盖了影像、装置、绘画、摄影、声音、写作与现场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主办方称:与后殖民说再见是本届广州三年
呼吸的泥土——林扬和他的雕塑
作者: 林钰源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困难时期   雕塑语言   历史命运   行为方式   给人深刻印象   现代陶艺   泥土   编辑工作   “怪人”   潮汕平原  
描述: 已届不惑之年、仍孑然一身的广州雕塑院雕塑家林扬,生活上的孤寂、凄凉,正好与其艺术上的成功形成强烈反差,他那屹立在广州雕塑公园广场的铜雕《民族魂》闪闪发光,而他的生活相形之下却显得黯然失色。 也许“性格即命运”,执著的追求,常常失去随波逐流可拾得的各种好处;独特的见解和行为方式又容易在他人世俗的目光中成为一个“怪人”。 也许命定他就是个搞雕塑的,吃苦耐劳似乎与生俱来,与泥巴打交道仿佛是上天的刻意安排。他出生在地少人多的潮汕平原一户乡村小学教员家庭,离家不远便是一个砖瓦窑。童年时代,正好赶上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泥巴和木头几乎成了他最熟稔的玩具,柔软的瓦泥可随心所欲地捏出他童年的彩梦。对泥巴的亲切而特殊的感觉,也许还有来自瓦窑烧制砖瓦,泥巴由
建筑与雕塑:一种背景与主体的互动
作者: 秦颖源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盛顿   建筑设计   审美原则   现代派   主体服务   雕塑家   艺术形式   城市建筑   美术馆   审美倾向  
描述: 依照传统,建筑设计和雕塑创作分属美术范畴下的两个独立的专门,尽管彼此在许多审美原则(如体量,色彩,质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历史上也诞生过多位全能的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和柯布西耶),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创造过程和审美倾向终究是不能等同的。
< 1 2 3 ... 34 35 36 ... 65 66 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