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搜索到相关结果 6697 条
-
一代青花王 墨迹传千秋:当代青花王陆履峻
-
作者:
杨道立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个人画展
张伯驹
黄苗子
扬州画派
墨迹
当代
青花
-
描述:
淬火5000天 化蝶昂然飞翔 书香门第,富家庭训,陆履峻做画家的天赋从来没有被埋没。扬州女画家颜裴仙、江苏国画师何其愚,直至恩师顾伯逵,将其开蒙为一代扬州画派传人。坎坷颠簸成长路,陆履峻始终在艺术的梦想里耕耘。
-
开封收藏论坛 盛世文化经典
-
作者:
杨才玉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坛
民间收藏
开封博物馆
盛世
文化经典
收藏文化
学术研讨会
大相国寺
-
描述:
金秋十月,古都开封城内菊香遍地,宾朋云集,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在此隆重举行。在开封博物馆展区、东京艺术中心展区和大相国寺展区,轮番上演了一幕幕收藏文化大戏:有经过精心准备,富有创新思辨精神和百家争鸣气氛的学术研讨会;有集国家收藏与民间收藏、国内收藏与国外收藏,传统收藏与现代收藏于一炉,包括河南省馆藏文物精品展、中国民间收藏书画展、元青花瓷鉴赏展,全国民间藏玉精品展、清代陀罗尼经被展、
-
安徽阜阳出土的明代墩式碗
-
作者:
杨玉彬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物保护意识
青花瓷器
出土器物
收藏
人防工程
文体活动
墩式碗
明代
阜阳市
安徽
-
描述:
1973年11月,安微阜阳市在阜城镇建人防工程大楼挖地槽时,发现一处青花瓷器窖藏,由于施工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出土器物被当场挖烂,市文物部门闻讯后派人现场调查处理,收缴了这批文物。现将其中一组墩式碗介绍如下。[第一段]
-
高安窖藏元青花精品欣赏
-
作者:
杨道以
来源:
收藏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康熙年间
色彩
康熙朝
花纹图案
-
描述:
高安窖藏元青花精品欣赏
-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浅析
-
作者:
耿松涛
冯杨帆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
成化斗彩鸡缸杯
瓷器
制作工艺
-
描述:
据报道,某大都市地产开发商在拖欠银行巨额贷款求助无望之际,年迈的母亲取出一只祖传的明代成化鸡缸杯,说拿去卖了吧,谁能想到,一只小小的鸡缸杯身价逾千万,危难关头帮其挺过了难关。成化鸡缸杯存世量极少极少,足可与“和氏璧”媲美。[第一段]
-
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清代竹刻
-
作者:
杨蓉
赵凡奇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后期
清代
博物院
收藏
山西
艺术
工艺品
竹刻
-
描述:
竹刻在明代后期从普通工艺品中超拔出来,上升为一门艺术,形成不同的流派。濮仲谦追求竹器的天然趣味,不事刀凿,勾勒刮磨,“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朱松邻精于雕镂、工巧绝伦,其怍品“因形造境,无美不出,洼隆浅深可五六层。”张希黄专工留青、借竹筠之去留,求深浅之变化,蔚为大观。清前期,竹刻艺术日臻鼎盛,竹刻大家璀璨夺目。吴之璠之薄地阳文,封锡禄圆雕人物,周颢之运刀如笔,潘西凤之自然恬淡,顾珏之玲珑纤细,邓孚嘉之折枝花卉,
-
穿越千年的铃声 记铃铛收藏家叶坚华
-
作者:
杨柳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西洋两岸
收藏协会
董浩
美国费城
彩绘瓷
文化知识
清脆悦耳
叶坚
美国独立
铜圈
-
描述:
《铃铛情》/叶坚华百淘千觅五洲寻,日增月积铃铛情。古铜今瓷形各异,有痴无悔乐中行。铃铛历史久远,有着清脆悦耳的声音,身姿玲珑、形态各异,在众多收藏品类中,铃铛既不“名贵”,也不稀罕,甚至在杂项收藏中属于偏冷的门类,而叶坚华却对它情有独钟,成为我国铃铛收藏的代表人物。当问到是何种原因开启了他对于铃铛的收藏时,叶坚华笑称这纯属偶然。20世纪90年代,由于工作的原因,他经常去国外出差。一次在美国费城,他得到了一个美国独立钟同比例缩小仿制纪念铃铛,它形态别
-
行走的地中海 Finca luisa by Longchamp
-
作者:
杨晨耀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动态
泰特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现代美术
双年展
作品
美术馆
艺术学院
-
描述:
福柯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观点: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成了一个专门的行当?难道只有画家画画,音乐家作曲,雕塑家雕刻,文学家写作,才是艺术活动?为什么人的生活不应当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没错,审美并不只属于艺术家,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艺术,而时尚的本质就是将艺术融入世俗,让生活成为一种审美。
-
艺术,乘科技于飞
-
作者:
杨敏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技时代
灯光艺术
生产力
流行音乐
文明时代
发明
智人
电子产品
传播思想
人类发展史
-
描述:
人类发现了火,于是能围捕猎物、烹制熟食、生火取暖,进入了智人时代;人类发明了文字,于是能记录事件、传播思想进入了文明时代;人类发现了电,于是能发明电灯、照亮城市,制造电子产品,进入了科技时代。但是人类追求的远远不仅是科技与生产力的进步,对艺术的向往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从智人时代的洞穴壁画到文明时代的雕塑、绘画、建筑,再到科技时代的影视、流行音乐、设计,人类对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下脚步。也因此,无论是襄
-
中国汉传佛像赏析
-
作者:
杨华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中国古代雕塑
东汉时期
学术界
铜佛像
艺术品
佛像雕塑艺术
-
描述:
有纪年最早汉传金铜佛像仍在国内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品中,佛像雕塑艺术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公认佛教早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并有佛像遗留,并认为现存美国旧金山博物馆的造于十六国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的一座鎏金铜佛坐像为我国现存最早有纪年的汉传金铜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