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明代纪年墓出土的青花瓷器
-
作者:
杨后礼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铁斑
青花瓷器
底径
边饰
嘉靖
折枝
胎质
装饰
成化
-
描述:
明代江西制瓷业极为发达,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明王室的御器厂于洪武年间始设于景德镇,整个城乡窑场密布,这里一跃而成为国内瓷器生产的主要基地。明万历时王世懋在《二西委谭》中记载景德镇制瓷业的繁荣景象时说:“万杵之声殷地,火
-
从明清两代瓷器造型谈起
-
作者:
杨永善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优良传统
景德镇
新造型
工艺美术设计
陶瓷发展史
处理手法
相适应
装饰
成就
瓷器
-
描述:
明、清两代的瓷器生产,在全国是以景德镇为中心,其产品的数量最多,质量也最高,最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明、清两代是景德镇瓷器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高峰阶段。景德镇的瓷器在明、清两代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与继承了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继承了唐、宋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地吸取了各地制瓷技艺的成就,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瓷器的造型方面,明、清两代景德镇有显著的成就,设计制作出许多优秀的造型样式,积累了丰富多样的处理手法。大量的实物资料一直保存到今天,为我们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方便。从博物馆、资料室和书刊图录中,可以看到许多优秀之
-
全息光学元件的军事应用
-
作者:
杨培根
来源:
应用光学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敏材料
全息摄影
光的衍射
全息光学元件
热压法
薄膜型
全息透镜
平视显示器
透镜系统
记录介质
-
描述:
全息光学元件是利用全息摄影技术制作的薄膜型光学元件。它利用光的衍射原理,象透镜、棱镜等普通光学元件那样,实现光束韵会聚、发散、偏转、分束、色散、扫描等。全息光学元件是在玻璃或塑料基片上涂附记录介质(如光敏材料、光致抗蚀剂)薄膜,然后在专门设计的曝光系统中曝光,再经显影、干燥、峦封等处理而制备成的。浮雕型全息光学元件还可用热压法大量复制。
-
月夜(油画)
-
作者:
杨国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瓦斯
塌落
油画
-
描述:
月夜(油画)
-
高温小隧道窑的设计与使用
-
作者:
杨仕明
来源:
首钢科技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检修
隧道窑
局部
隧道窑体
烧成带
经济效益
窑顶
烧嘴砖
耐火材料
窑体
-
描述:
高温小隧道窑的设计与使用
-
扎伊尔雕塑家李耀楼
-
作者:
杨起
梅贻白
来源:
环球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扎伊尔雕塑家李耀楼
-
高岭土对聚苯乙烯磺酸钠的吸附作用(Ⅰ)——温度和氯化钠的影响
-
作者:
李卓美
叶启明
杨景鹏
来源:
高分子学报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聚苯乙烯磺酸钠
聚电解质
多层吸附
吸附等温线
高岭
电动电位
氯化钠
吸附量
吸附作用
聚离子
-
描述:
研究在30℃、45℃及60℃下和不同的NaCl浓度下,高岭土对聚苯乙烯磺酸钠(PSSNa)的吸附。结果表明,在不加NaCl情况,吸附量不随温度改变,吸附热等于零,存在多层吸附,吸附等温线与PSSNa的η(?)p/c~(-C)曲线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加入NaCl后,吸附热仍等于零,但吸附量大大提高,不存在多层吸附,随着PSSNa浓度增加,吸附量反而稍有下降。吸附前后高岭土晶格参数不变。认为高岭土对PSSNa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多层吸附的存在和NaCl提高吸附量均与PSSNa的侧基带有苯环和聚阴离子卷曲有关。
-
石油磺酸盐水溶液同高岭土的吸附平衡及其与Zeta电位的关系
-
作者:
杨承志
贾文荦
陈玉武
柳正辉
来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液预处理
吸附平衡
六偏磷酸钠
ZETA电位
高岭土
石油磺酸盐
-
描述:
本文研究了石油磺酸盐在高岭土上的吸附、高岭土Zeta电位对石油磺酸盐吸附的影响以及磷酸盐(特别是复杂磷酸盐)的加入对Zeta电位的影响。
-
塑料模具型腔皮纹成型新工艺
-
作者:
杨瑞法
来源:
电子工艺技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模具加工
塑料
模具型腔
腐蚀速度
光化学蚀刻
皮纹
成型工艺
聚乙烯醇
化学腐蚀
-
描述:
塑料模具型腔皮纹成型工艺,是利用光化学蚀刻的一种精密的表面加工技术,其工艺过程为: 1,采用照相制版技术在模具加工面上制取所需图案。 2,依据图案进行化学腐蚀。目前,国内常用的工艺是用贴花或聚乙烯醇—重铬酸铵法制取图案,而后用三氯化
-
纳西族民间乐器“波拨”及其改革
-
作者:
杨曾烈
来源:
乐器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沙细乐
簧管乐器
演奏技巧
改革
纳西语
音色
音量
古典
民间
纳西族
-
描述:
在著名的纳西族古典乐曲《白沙细乐》的演奏中,使用着一件小巧玲珑、音色独特、音量颇大的竹管乐器,纳西语称它为“波拨”,当地汉语叫它“芦管”。“波拨”是由竹管和芦哨组成的双簧管乐器。管身长约15厘米,开有距离相等的六个音孔;管口直径约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