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朴对美术教育的贡献——中国美术学院建国初期办学反思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水墨人物画
西洋素描
造型能力
社会主义
美术学院
创作教学
建国初期
中国画
-
描述:
莫林先生兼革命家、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于一身,他在革命文化活动、绘画创作和社会主义美术教育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作为革命文化战士,在本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以绘画艺术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戎马倥偬,驰骋于江南、河北、内蒙之间.在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上半期,他两次担任美术院校的领导职务,为确立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体系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成绩卓著.他参与创作的木刻连环画《铁佛寺》以及《清算》、《入党宣誓》、《南昌起义》等油画作品,皆为思想性、艺术性双高的传世佳作,在当代中国革命美术发展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本文着重评述莫朴先生在我国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上做出的业绩.
-
雕塑概念辨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创作经验
审美态度
艺术作品
美术史
雕塑家
美术馆
-
描述:
雕塑的概念现在似乎愈来愈模糊了,从而雕塑的优劣高低美丑也就没有客观标准了。去年一位有三十余年创作经验的雕塑家到我家来,我问他:“能否扼要地回答什么是雕塑?”他说:“要是在过去,我可以马上回答您的问题.可现在,我实在答不出来,因为据说自行车铃(他指着柜子中放的车铃)也是雕塑了.”说罢哈哈大笑,面有讥讽、戏谑的表情。最近看到《美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上的一篇由该刊责任编辑撰写的题名为《雕塑=非雕塑》的论文,又看到该刊该期彩色画页上刊登的一张注明为雕塑的照片。这件雕塑由一只被打为两瓣的破碗和一个玻璃球所组成。就想到:如果那位雕塑家看到了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名为雕塑的作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作者:
周轻鼎
杨成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巴黎
文化大革命前
系主任
安仁县
工作室
动物园
上海西郊
雕塑
二十年
-
描述:
我是搞雕塑的,近几十年来做了一些动物雕塑,但是没有能够使动物雕塑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这和种种客观条件有关。我的生活道路是曲折的,走过的道路连自己也是意想不到的。好象是画大写意画,有许多偶然的东西,有几笔是随随便便画出来的。我又好象是一部字典,一翻这本字典,就会了解近百年的典故来。当我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我只想到外边去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根本没想到会到日本、到法国共有二十年,也没有想到专搞动物雕塑三十多年,也没有想到八十多岁了,泥巴仍爱不释手。然而,这些毕竟是事实。在八十年来的漫长的岁月中,我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追求;经受过失败的痛苦,也体验过成功的欢乐;有曲折离奇的情节
-
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规律性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西方绘画
中国画家
以形传神
内在精神
中西绘画
现代派绘画
中国绘画
形与神
以形写神
-
描述:
(一) 世界各国的绘画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世界绘画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从追求形似开始,经过形神平衡的阶段,而达于形神兼备、以神为主的高度。这是绘画和雕塑的发展的不可违抗的客观规律。中国传统绘画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西方绘画也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中国传统绘画,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晋以前,都是以“存形”为主要追求目标。把远古绘画的形象的不似看成是有意的创造,是不合实际的猜测。相传三国时,吴帝孙权有一次命画家曹不兴作画,这位画家酒后糊涂,不慎将一点墨汁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