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成】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一起35kV变压器故障分析处理
-
作者:
杨成刚
来源:
科技创业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色谱
35kV变压器
直流电阻
-
描述:
阐述35kV煤窑沟变电站35kV2#变压器发现故障经过,分析发生故障的原因,同时提出防止此类故障发生的对策。
-
艺术之都意大利记行
-
作者:
杨成忠
来源:
滇池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罗伦萨共和国
文艺复兴
米开朗基罗
艺术家
艺术生命力
威尼斯
宗教信徒
建筑
作品
意大利人
-
描述:
天涯若比邻虽然回到中国已快一月,但脑海中仍经常浮现那些建筑、雕塑、绘画……意大利艺术很难用美来形容,它对人的精神具有十分巨大的震撼力,虔诚的宗教信徒历尽千辛万苦要去朝圣,亲眼目睹和感受这一切是为了信仰,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去意大利亲自领略欧洲文化艺术的顶峰时期,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思
-
云南红河地域性风景油画的创作特征
-
作者:
王东方
李兆宇
杨成文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特征
红河风景油画
-
描述:
云南红河地处拥有独特人文自然环境的红土高原,因此风景油画成为本地的代表性画种。通过对本地有代表性的风景油画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分析,总结出红河地域性风景油画的创作特征,对弘扬云南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以及发掘边疆艺术创作的地域性优势有较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莫朴对美术教育的贡献——中国美术学院建国初期办学反思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水墨人物画
西洋素描
造型能力
社会主义
美术学院
创作教学
建国初期
中国画
-
描述:
莫林先生兼革命家、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于一身,他在革命文化活动、绘画创作和社会主义美术教育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作为革命文化战士,在本世纪三十、四十年代,以绘画艺术从事抗日救亡活动,戎马倥偬,驰骋于江南、河北、内蒙之间.在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上半期,他两次担任美术院校的领导职务,为确立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体系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成绩卓著.他参与创作的木刻连环画《铁佛寺》以及《清算》、《入党宣誓》、《南昌起义》等油画作品,皆为思想性、艺术性双高的传世佳作,在当代中国革命美术发展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本文着重评述莫朴先生在我国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上做出的业绩.
-
雕塑概念辨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创作经验
审美态度
艺术作品
美术史
雕塑家
美术馆
-
描述:
雕塑的概念现在似乎愈来愈模糊了,从而雕塑的优劣高低美丑也就没有客观标准了。去年一位有三十余年创作经验的雕塑家到我家来,我问他:“能否扼要地回答什么是雕塑?”他说:“要是在过去,我可以马上回答您的问题.可现在,我实在答不出来,因为据说自行车铃(他指着柜子中放的车铃)也是雕塑了.”说罢哈哈大笑,面有讥讽、戏谑的表情。最近看到《美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上的一篇由该刊责任编辑撰写的题名为《雕塑=非雕塑》的论文,又看到该刊该期彩色画页上刊登的一张注明为雕塑的照片。这件雕塑由一只被打为两瓣的破碗和一个玻璃球所组成。就想到:如果那位雕塑家看到了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名为雕塑的作
-
八千里路云和月
-
作者:
周轻鼎
杨成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工作
巴黎
文化大革命前
系主任
安仁县
工作室
动物园
上海西郊
雕塑
二十年
-
描述:
我是搞雕塑的,近几十年来做了一些动物雕塑,但是没有能够使动物雕塑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这和种种客观条件有关。我的生活道路是曲折的,走过的道路连自己也是意想不到的。好象是画大写意画,有许多偶然的东西,有几笔是随随便便画出来的。我又好象是一部字典,一翻这本字典,就会了解近百年的典故来。当我第一次离开家的时候,我只想到外边去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根本没想到会到日本、到法国共有二十年,也没有想到专搞动物雕塑三十多年,也没有想到八十多岁了,泥巴仍爱不释手。然而,这些毕竟是事实。在八十年来的漫长的岁月中,我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追求;经受过失败的痛苦,也体验过成功的欢乐;有曲折离奇的情节
-
中国绘画发展的历史规律性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西方绘画
中国画家
以形传神
内在精神
中西绘画
现代派绘画
中国绘画
形与神
以形写神
-
描述:
(一) 世界各国的绘画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世界绘画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从追求形似开始,经过形神平衡的阶段,而达于形神兼备、以神为主的高度。这是绘画和雕塑的发展的不可违抗的客观规律。中国传统绘画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西方绘画也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中国传统绘画,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晋以前,都是以“存形”为主要追求目标。把远古绘画的形象的不似看成是有意的创造,是不合实际的猜测。相传三国时,吴帝孙权有一次命画家曹不兴作画,这位画家酒后糊涂,不慎将一点墨汁滴
-
浅谈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和图像内涵
-
作者:
何春霞
杨成文
来源:
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仙镇
图像内涵
木版年画
艺术特色
-
描述:
丰厚的民俗底蕴和灵性飘逸的中原文化,孕育出独树一帜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色彩出奇的艳丽与厚重,有浮雕之感。年画中的吉祥图案具有超现实的意蕴和浪漫色彩,寄予了人们无限美好的愿望。
-
郑胜宁的木雕艺术评析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会活动
文化修养
作品展览
木雕作品
木雕艺术
艺术成就
黄杨木雕
雕刻艺术
-
描述:
郑胜宁1943年生,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998年授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浙江省民间艺术家,中国十佳民间艺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浙江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学会会员。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名誉主席。鉴于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成绩卓著,1996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从艺40余年,擅长黄杨木雕的人物、动物雕刻。在名人肖像、当代生活题材、历史题材、根艺雕刻及室内外雕塑艺术领域里,均体现出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扎实的造型基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曾赴加拿大、美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考察访问,学术交流,技艺表演。作品在全国和省级工艺美术、根艺美术的历届展览会上获奖;300余件黄杨木雕、根雕作品受海内外收藏。长期以来,一直秉承和发扬优良民族传统,博采众长,并将西洋雕塑的理念融入到传统的民间黄杨木雕技艺中,吸收中西艺术精华,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作品具有大气、传神、巧妙、自然的艺术特色和风格,雅俗兼得。在题材、内容、形式等方面开拓较深...
-
王笃芳木雕艺术之路(续)
-
作者:
杨成寅
来源:
浙江工艺美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簪花仕女》
艺术风格
艺术创新
民族文化
木雕艺术
王笃芳
《泼水节》
-
描述:
三、全面开花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那几年,王笃芳的木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他创作了《簪花仕女》和《泼水节》等黄杨木雕作品,初步形成了民族传统与创新和谐统一的艺术风貌。《泼水节》创作于1979年。笃芳从西双版纳回来后,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泼水节上傣族姑娘那活泼优美又有点调皮的身影。创作的欲望按耐不住,终于有一天把《泼水节》的立意和构图定下来了。作品上,一位傣族少女,当她把一盆清水泼洒向选定的对象之后,正在欣喜地观赏她这一行动的效果。这姑娘,身材苗条,在活动中形成宽松的S形曲线,左手抬起,似乎要遮挡住自己的脸面,拿水盆的右手却拉向右下边,使雕塑的各个角度都富有变化。造型单纯洗炼,衣服贴身,甚少衣纹,突出了既健康又美的女体。面部表情又聪明又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