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杨子墨】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浅谈荷花与陶瓷元素的有机结合
-
作者:
杨子墨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谐音
陶瓷
花朵
元素
荷花
中华传统文化
《爱莲说》
-
描述:
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因此,荷花又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
“艺苑奇才”的书学遗憾:解读徐悲鸿的书法艺术
-
作者:
杨子墨
来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书法作品
赵孟兆页
艺苑
于右任
书法成就
康有为
书法艺术
书学
徐悲鸿
-
描述: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第一代杰出的美术教育家,他多才多艺,国画、素描、油画、书法,可谓样样精通。但翻看各家评论,人们总认为徐悲鸿的书法成就为他的绘画之名所遮蔽。审视与他同时期的几位艺术大师:吴昌硕、康有为、于右任、齐白石等,他们并非专职的书艺从事者,恰与徐悲鸿一样身兼数职,各艺精通,但他们在书法上的造诣、地位及影响却未被其它成就所掩盖。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其书艺被画名所掩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重新解读徐悲鸿的书法艺术。 徐悲鸿一生留下的书法作品众多,有对联、手绢、条幅、绘画题款、信札书稿等,其风格雄强浑厚、任意潇洒。观其作品,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圆厚。”他中锋用笔,实有“锥画沙”之效果。同时,他注重书写的提按变化,在笔锋铺于纸面时,又能适时提起锋来,使线条在简静中略有变化,令整个字格外精神,立于纸上。真正达到了“作书须提得起笔,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起笔,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的技法要求。另外,徐悲鸿在结字转折处以圆取势,气韵流畅,古朴圆厚,与北朝《石门铭》、《郑文公》及泰山经石峪刻经书体风貌一致。此外,其大字对联,用笔稳健有力,将魏碑中丰富的结构运用于书写中,奇崛中不失稳重之意,给人以端庄博大的艺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