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犬儒理性的艺术(中)[1]
作者: 哈尔·福斯特   杨娟娟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商品   抽象画   艺术发展   艺术家   犬儒   仿真   雕塑   理性  
描述: (接上期)商品雕塑与仿真画一起出现的还有一种雕塑,来自杰夫·昆斯(Jeff Koons)和海姆·斯坦巴克(Haim Steinbach)等艺术家。这种商品雕塑也是由挪用艺术发展而来,而且它也预设了一段讽刺的距离,以隔开它自身的传统——在此是现成品。正如仿真画常常将抽象画看成是一种现成品,商品雕塑也常常将现成品看成是一种抽象。还有,正如仿真画倾向于将艺术还原为设计和庸俗艺术,商品雕塑是倾向于以设计和庸俗艺术来代替艺术。在
犬儒理性的艺术(下)
作者: 哈尔·福斯特   杨娟娟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程式   政治经济   艺术经济   犬儒   美学范畴   商品符号   社会特性   理性  
描述: (接上期)批评与共谋仿真画和商品雕塑,或许已经展示了艺术在商品符号的政治经济之中业已改变的地位。但是关于这种地位,它们并不是去讨论在一种交换商品的艺术经济和一种流通符号的政治经济之间的矛盾,而是倾向于参与那方程式的两边——保留艺术的美学范畴和社会特性,即便它们指向的是在这种新的交换秩序之中原本由高级与低级形式组成的结构的坍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它们将绘画的内容当作符号来利
犬儒理性的艺术(上)[1]
作者: 哈尔·福斯特   杨娟娟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实践   实践形式   大众文化   犬儒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后现代主义艺术   理性  
描述: 在20世纪70年代艺术的文本转向中,美学实践的领域拓宽了,绘画和雕塑的学院限制被打破了。在某种程度上,这将公认的实践形式拉下了神坛,但是,新的崇拜很快取代了旧的崇拜。正如第三章所述,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两种理论版本,倾向于将艺术史和大众文化图像都当做拜物教的对象,也就是说,当成了一堆可供处理的、彼此不相干的能指。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有的流派和媒介(如抽象和绘画)都陷入了一种惯例主义作风,将复杂的历史实践还原为各种各样的静态符号,仿佛它们能独立于时光之外。在这一章里,我将追寻这种惯例主义美学在80年代的轨迹。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