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蜕变的视野——莱比锡画派与新莱比锡画派
作者: 李黎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蜕变   莱比锡   艺术展   工作室   展览   from   画派   艺术空间  
描述: 日前,位于北京酒厂艺术区的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Arario Beijing),推出了一个名为“德国莱比锡当代艺术展”(Artists from Leipzig)的展览。国内媒体称之为“新莱比锡画派在中国的第一次展览”。去看展览那天,顺便去拜访一位在这个艺术区拥有一处工作室的朋友。这位在大学里教油画、活得认真画得也非常认真的绘画教授,在谈到这个画展时坦
真实的幻像——简评鲁道夫·豪斯纳尔的绘画
作者: 李黎阳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轨道中的拉奥孔》   鲁道夫·豪斯纳尔   绘画评论   油画  
描述: 在德国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现代艺术品中,有一幅名为《轨道中的拉奥孔》的大型油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幅将局部的写实与整体的荒诞结合在一起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这里,画家以近似于照相的准确,再现了古希腊著名的雕塑群像《拉奥孔》,它被置于一个球形的宇宙飞船的窗口,飞船要浮在蔚蓝的太空中。在宇宙飞船的下方.三个穿着太空服的宇航员失重状态浮游在
马蒂斯
作者: 李黎阳著   来源: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鉴赏   版画   马蒂斯   雕塑   H.(1869~1954)  
描述: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 马蒂斯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镇。父亲是个商人.母亲曾做过陶瓷厂的画工。少年时代的他在维尔曼杜瓦度过,中学毕业后他遵照父亲旨意赴巴黎攻读法律,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上了办事员。21岁时由于偶然的机缘开始作画。在画画当中,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自由、安宁和闲静”,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奥古斯塔夫·莫罗,可以说是莫罗塑造了马蒂斯。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蒂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学大师,他深深地了解如何娴熟地运用线条的构想和塑造形体及他所想要的一切。他的线条和色彩技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尽善尽美的境界。如此光彩照人的笔墨告诉我们:亨利·马蒂斯不愧是画家之王。
追逐太阳——解读印象主义
作者: 李黎阳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代表人物   现实主义   色彩   艺术家   印象主义   艺术史   作品   马奈   油画  
描述: 在德裔美国艺术史家约翰·雷瓦尔德所著《印象画派史》中,选用了一幅名为《在法兰西学院门前论战的德拉克洛瓦与安格尔》的漫画。画中,两位艺术大师以画笔为刀剑,激战正酣。德拉克洛瓦这边的论点是:"线条是色彩!"安格尔那边的口号是:"色彩是虚构的。线条万岁!"法国自然主义作家龚古尔兄弟曾经谈到:在19世纪中叶的巴黎,"安格尔"和"德拉克洛瓦"
崇高庄严的“精神风景”
作者: 李黎阳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刘海粟   巴黎美术学院   法国   美术学校   艺术家   蔡元培   世纪初   林风眠   徐悲鸿  
描述: 2006年,德国《移民法》颁布一项新规定,凡是申请加入德国国籍的外国移民,均需通过有关德国历史、人文知识及政治制度的“入籍测试”。这项“入籍测试”首先在黑森州和巴登-符腾堡州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州试运行,德国浪漫主义风景大师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e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的油画《吕根岛的白垩岩》,赫然出现在黑森州率先公布的100道考题中。对于外国移民来说,弗里德里希的作品也许算得上是一道偏题,但事实上,这位生前寂寞、死后评价几经沉浮的德国艺术家,早已与举世闻名的《吕根岛的白垩岩》一样,成为德意志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黑格尔说:“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弗里德里希的画正可看做是对黑格尔这一论断的明证。尽管画家描绘的是山林、云雾、大海、帆船、荒野、墓地和残雪,但他要表现的却是灵魂深处的孤独与寂寞、惆怅与疑惑、诗意与浪漫、崇高与庄严。他说:“画家不该只画眼前之所见,而更应画内心之所见。如果他心中无物,那他就应该停止画眼前之物。”在弗里德里希的内心深处,始终洋溢着“德意志民族精神”,其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史诗般的北部风景以及风景中处于从属地位的身着德意志民族服饰的人物,都充分显示出画家根深蒂固的“德意志意识”。
内在结构的显形——解读立体主义
作者: 李黎阳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在结构   立体主义   具象与抽象   毕加索   自然主义   艺术观念   再现与表现   作品   架上绘画   雕塑  
描述: 立体主义以多视点的结构营造改变了传统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但它在反对自然主义的同时,并未完全抛弃艺术的再现性功能。它拆除了再现与表现、具象与抽象、架上绘画与架下美术之间的藩篱,并将非绘画材料甚至现成品引进到绘画和雕塑中,从而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观念。
试论山东安丘汉墓人像柱艺术
作者: 李黎阳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生殖崇拜   象征   画像石刻   石刻画像   汉墓   升仙   汉画像   画像石墓   高浮雕  
描述: 山东安丘董家庄汉墓是1959年发现的一座大型画像石墓,整座墓室满布题材多样、技法各异的石刻画像,宛如一座收藏宏富的画像石博物馆。在众多画像石刻中,安置在墓室中轴线上的三根周身雕刻画像的石柱尤为引人注目。石柱由为数众多的人像及异兽组成,这些人兽纠缠盘桓、高低错落、姿态各异,或拉长、或缩短、或粗糙、或细腻、或模糊、或清晰,整个人像柱气势博大、雕刻精美。在高浮雕上施以简单的阴刻,刀法简洁有力,有些地方运用了透雕,更凭添一
< 1
Rss订阅